拆迁难执行,投资又没钱,这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怎样解闷这些难题,莒县夏庄镇走的是一条“经营小城镇”的路子。 搞拆迁,钱从哪里来夏庄镇驻地206国道东侧沿街开发,需要拆迁。但镇里没钱拆,沿街单位也不想迁。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制定开发改造规划和拆迁期限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沿街开发建设,从事生产经营,原沿街单位则在保留土地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出租、出让和招标拍卖形式收取地租。对拒不开发的单位,镇政府敞开收购其土地,然后另行投资开发。这个政策,让沿街单位和个人再也坐不住了:有钱的沿街单位纷纷建房,搞经营;没钱的让出地皮,也稳稳地赚了一把“地利”钱。据介绍,沿街土地价格由80元/平方米拍卖到200元/平方米,有的单位一下子赚了60多万元。 镇上不花一分拆迁费,照样顺利完成拆迁任务。目前,沿街拆迁、开发、建设,总投资已达2000余万元,镇财政不仅一分钱没投,还通过拍卖镇政府自有的几块地净收入了38万元。 建绿地,地由谁来出绿地是小城镇建设所必要的。然而,建绿地的地又从哪里来?镇财政本来就无力承担征地费用,何况前期沿街开发已经把夏庄地价抬得很高。镇里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文章,安排得力人员对镇政府所属的镇驻地规划区以外的存量土地进行全面的登记、普查,采取置换的方式,将分布在各村的原管理区旧址、不用的镇办联中、老镇办企业等存量土地,全部“滚”到镇驻地黄金地段,规划新建绿地面积49亩。不用花钱,建绿地的地也有了。 要保洁,工人工资谁来开在夏庄镇有了由12个人组成的“环卫所”。它的出现,使镇区环境卫生得到了大大改善。但在当前各乡镇连机关干部工资都难以兑现的情况下,环卫工人的工资又由谁来支。 夏庄镇党史委、政府解闷这个问题的办法,还是运用市场机制。他们一是报经物价部门审批,对镇驻地的街道保洁、单位内部垃圾清运、厕所卫生管理,实行有偿服务;二是与公路局协商,对镇规划区内的国道清扫、冬青树管理,由镇上负责,实行有偿服务。两项每月收取有偿服务费4600元。 值得一提的是,夏庄镇面向社会招聘的环卫临时人员,不仅承担起扫大街的工作,而且负责绿地养护、规划区内单位内部垃圾清运、厕所管理。这样,镇区街道干净了,城镇管理也规范了,一举两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