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多国建筑师扎堆CBD设计刮洋风

2001-8-3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73|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2000年年底,有业内人士预言,楼市在经历了开发商的竞争后,必将是建筑师的竞争,最终迎来以设计为主导的建筑师时代。如今,的确有不少建筑师被摆在楼盘的显要位置上,开发商们重金相允、言必提之,只不过这些建 ...

  2000年年底,有业内人士预言,楼市在经历了开发商的竞争后,必将是建筑师的竞争,最终迎来以设计为主导的建筑师时代。如今,的确有不少建筑师被摆在楼盘的显要位置上,开发商们重金相允、言必提之,只不过这些建筑师的前面都要加上个“洋”字。
  设计外援领衔
  楼市设计请“外援”的习惯大致从CBD及周边项目开始。先是阳光100国际公寓请来澳大利亚建筑师约翰。丹顿打响了第一炮,外援逐渐成了CBD商圈的标签之一。建外SOHO从三家竞标单位中选中名列世界前五位之列的日本建筑师山本理显;远洋天地请来美国HOK、澳大利亚HASSELL分别承担楼体和环境设计;刚刚开盘的旺座由自称无国界的“德国”建筑师克劳斯。科施通主持;当代万国城干脆将香港王董、英国阿特金斯、美国泛亚易道、台湾黄永红和英国威格斯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整合,开创了楼盘设计“国际化”之最。
  有了国际名师加盟,各大楼盘无不感到脸上有光。广告上但凡标出设计公司的大都是声名显赫的境外机构,国内设计单位包括北京建筑设计院这样的“大牌”都鲜有在广告上露面。选聘国外设计师的意义已经不只是造就“高品质”或者“国际化”楼盘,更是开发商实力和先锋意识的展现。
  本土只守不攻
  请国际名师自然要价不菲,但多数开发商觉得值。一位老总说起不得不“国际”的隐衷。按照原计划,此总请的是一国内大牌机构进行设计,结果户型图出来后一看,客厅四面开门,老总说“不行要改”,设计单位答“只能这样”。既然改不了设计,就只能改设计师了,于是组织国际招标,德、意、日三家公司的设计“简直让人挑花了眼”。
  因此,除了人们的“崇洋”心理,应该承认本土兄弟的“内功”确实有待提高。目前,洋设计抢滩北京攻势突现,有消息称,入世之后国内设计市场将全面开放,然而经记者采访,多数本土设计师倒没有“狼来了”的紧张感。一业内人士解释,除了设计体制上的根源外,还有比较乐观的市场环境使然。因为尽管境外机构抢走了一部分业务,但北京的开发量逐年攀升,所以多数本土设计机构的业务量不会减少,而至多在类别结构上有所变化。比如说设计普通住宅多一些,设计高档公寓和写字楼少一些等。
  “洋”风有待回归
  不过,“洋为中用”难免水土不服。比如,外国人不希望进门先看见消防、水电等几个大盒子,而国内却要求将这几个盒子放在最显眼之处;在开关设计上,国外要求位高1.2米,为的是方便,国内则强调高1.4米,怕儿童受到伤害;美国人并不讲究主要房间的窗户是不是向阳,他们更喜欢朝向景观,而北京人非常注重房间的朝向,因此国外设计师如照搬其国外设计,自然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此外,还有施工操作上的障碍。设计师是洋人,施工队却是国人,没有国外技师的督导,一些好的设计在变成现实的过程中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
  洋设计的金手指迷倒了不少开发商,盛情之下,不免有些挂个洋名就充大牌的混在其内,让人想起梅格。瑞恩主演的浪漫爱情喜剧《AddictedToLove(为你疯狂)》中,瑞恩的法国男友说:“我在法国什么都不是,到了美国,我变成了超人!银行愿意贷款给我,朋友们喜欢我的法国口音,人们夸奖我开的法国餐馆最地道……”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