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共同规划美好的世界

2001-8-31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01|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正是盛夏中的七月,暑期中以往在大树的绿色和蝉鸣覆盖下的宁静,被校园里来来往往的、来自世界各国肤色各异的学者,和到处可见象蜜蜂一样辛勤忙碌的身着黄色T恤的大学生志愿者打破了。   ...

  中国。上海。同济大学。正是盛夏中的七月,暑期中以往在大树的绿色和蝉鸣覆盖下的宁静,被校园里来来往往的、来自世界各国肤色各异的学者,和到处可见象蜜蜂一样辛勤忙碌的身着黄色T恤的大学生志愿者打破了。
  2001年7月11日至15日,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在这里召开。此时此刻,世界城市规划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向中国聚焦!
  一个月过去了,同济大学恢复了宁静。校园里,除了偶尔可见的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的标志图案,大会的背影似乎正在渐渐远去,但,结束本身更是一次开始,正象一位曾与会的代表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在规划学者中的形象会越来越清晰,分量也越来越重……
  世界规划界的“奥林匹克”大会与建筑专业不同的是,规划专业一般代表着公众的利益,同时,因为全世界大部分有影响的规划界学者都是各大学的教授、学者,所以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实际上也就是世界规划界的学术大会。据悉,全球目前有800多所大学设置有城市规划专业。
  本次世界规划院校大会是由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地区性城市规划组织ACSP(北美),AESOP(欧洲),APSA(亚洲),ANZAPS(大洋洲)共同发起并召开。据悉,各大洲城市规划组织多年来一直有着各自举办年会的习惯,由于地域因素的限制,以往各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的年会往往以各自所在区域作为研讨的主体,而对于世界范围内的规划课题和研究则缺少高视点的交流与协商。20世纪末,各大洲决定在新世纪之初联合举办一届真正的、世界性的规划院校大会。同济大学以其在国际城市规划学界的广泛影响,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优势以及近年来城市蓬勃发展的魅力和迅速提升的基础设施水平,经过激烈竞争,终于脱颖而出,荣获本次全球规划界盛会的主办权。
  本届大会以“21世纪的城市规划: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充分研讨了新世纪规划学界所共同面临的课题。因此,除了历年来规划界关于人类居住、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经典论题外,大会还充分发挥了世界级会议的优势,增加了一些充满时代性和全球性的新论题。诸如:规划信息技术应用、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市与区域在全球化中的地位等专题,其中尤以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化问题受到最广泛的关注。
  这些论题,代表了当今规划界的前沿和热点。
  本次大会最大的成果,是发起并成立了“全球规划教育联合会网络组织”,它是规划学界的第一个世界性的组织。该组织将通过5年一届的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真正意义上把全世界的规划思想集中在一起,为全体城市规划学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对话从而激发思想火花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大会还决定将该组织的常设机构设在同济大学。
  本次全球性的规划学界大会,在世界规划学界已经产生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并被国际学界誉为“世界城市规划学界的首届‘奥林匹克’”,这次大会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组委会秘书长、来自同济大学的吴志强教授充满激情地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济大学将如同奥运史上的雅典一般,成为全球规划学者心目中的圣地。
  无疑,这是百年名校———同济大学的光荣,更是中国的光荣!
  永恒的主题:机遇和挑战
  这是七月流火的上海,天气、人和城市都充满了热情。在迎来经济盛会APEC的前夕,全世界最高水准的城市规划精英汇聚上海,为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大会为上海提供了与世界顶级规划专家直接对话的机会。一方面证明了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蓬勃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世界关注上海、关注中国的热情。
  通过本次大会,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的精英们第一次以集体形式走向了世界规划学界的最前沿。大会不仅给了中国的规划学家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更是中国学人寻找横向差距、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的最好时机,同时,它还将有助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尽快与世界一流的规划理论与实践接轨。
  大会吸引了当今世界第一流的规划学家,他们通过对生机勃勃的上海最直观的认识,无不对发展中的中国充满了信心,其中,有初次相遇的惊讶、有发自内心的赞美,也有友好的、闪烁着智慧的忠告。
  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前任主席路依斯。阿尔布莱西斯教授认为:
  根据居民的数量,中国是一个大的市场。但是不要让市场主宰一切,政府需要控制市场并且制定主要路线,市场在这些路线下可以完美运作。在这方面欧洲在19世纪有很多教训。我们需要的,是政府和市场的结合。我永远不能接受市场主宰一切的概念,这是最坏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蓝图,并且实现它,规划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是在一定框架范围下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规划中好的成分,将对未来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亚洲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来自香港的叶嘉安教授表示:现在的上海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城市,几乎每天都有新变化、新发展,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新问题,正是这种潜力,吸引了全世界的规划师来上海考察研讨。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在规划方面是全国最好的。以交通为例,由于高架、地铁、轻轨的相继建成,上海的交通情况改善了很多。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高架对城市景观就会有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上海独有的,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存在,这也正是需要我们所研讨的。
  大会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史蒂夫。哈姆奈特教授认为:上海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然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在以前的一些会议中,甚至在亚洲举行的规划会议中并没有成为焦点。这次在中国上海举行世界规划院校大会是一个好主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我认为,这样的对话非常重要!
  本次大会,把中国城市展现给了世界。正象大会的主题“规划21世纪的城市:机遇与挑战”一样,有机遇,也有挑战,对中国,是如此;对世界而言,亦是如此。
  影响弥远的新起点北美规划院校联合会主席、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布鲁斯。斯蒂夫塔尔教授是第一次来中国,甚至是第一次到亚洲,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会者中有很多人象我一样从未到过亚洲,参加大会不仅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学者交流和讨论,而且可以得到有关快速发展地区的第一手的资料,了解其中人们的生活和政府的运作。
  所有这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助的。现在,全球化对世界各地城市发展带来了难以表述的影响。比如,前所未有的跨国贸易,意味着国家之间的彼此依赖和彼此协作。再如,前所未有的人口的跨国流动,预示着一个新的阶层———国际阶层的产生。据我了解,上海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城市,但同时城市也在改变着他们。它在带来有益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即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城市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改变通常是令人吃惊的,也是无法预测的,当经济实力足够强劲时,变化就会发生。这对于规划者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必须努力降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潜在的负面影响。
  规划专家们还认为:与其他的工程学科不同的是,城市规划学科的视野,始终随着国家经济生活的日渐丰富而延伸;由对城市美学和健康生活的考虑,发展到对经济交易、城市竞争和国家前途的关注。
  只有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才会促使城市规划学科有更多的思考;而反过来,一个健全、成熟的城市规划知识体系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主与活力。
  这次盛会,是城市规划学界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在这个专业的智慧与力量聚集在一起,向一切城市发展的痼疾宣战,为城市化的世界谋求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在这个大会上,欧洲联合会举行了它的海外年会;非洲发展中国家组建了自己的组织:“全球规划教育联合会网络组织”的成立更是历史性的将世界规划院校融合成一个团体,并由此源源不断地创造出向经济全球化时代、知识时代、城市时代提供持久性发展的原动力。
  所以,它是世界城市规划界影响弥远的、一个历史性的新起点!
  让我们记住2001年,记住7月吧!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记住中国,记住上海,记住同济!
  很有幸,我们成了规划界历史的见证人!
  资料链接
  背景
  在旧的世界格局中,城市规划知识被不同的历史渊源、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天然地分割成几大板块,使用各自的规则。
  规划院校,作为规划知识的传播中心和创新摇篮,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地区性的烙印。从历史上看,北美率先成立了自己的规划院校组织,命名为“规划院校联盟”;随后,欧洲基于自己的知识范畴,另立门户,成立了“欧洲规划院校联盟”;再后,大洋洲和亚洲也成立了自己的规划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的蔓延与扩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的不断进步,几乎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在一个共同的游戏规则下相互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1991和1996年欧洲和北美两个国际性组织联合举办年会的成功经验的鼓舞下,世界规划界也开始努力寻找机会,使人类的共同知识在全球传播,推动每一个人类文明的聚集地———城市,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于是,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被4个国际性规划院校组织共同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主题和专题
  这次大会的主题,被确定为“21世纪的城市规划:机遇与挑战”。
  在此主题下,经过各大洲的推荐,大会还设置了内容广泛的16个专题:
  (1)城市与区域在全球化中的地位;(2)城市管理、政策与公众参与;(3)住宅与社区发展;(4)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社会;(5)信息化与规划信息技术应用;(6)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7)规划理论与历史;(8)城市土地使用、交通与开发管理;(9)城市设计;(10)基础设施规划;(11)风景旅游规划;(12)规划教育;(13)城市历史保护;(14)发展中国家的规划;(15)跨国规划;(16)规划法规。
  数字
  据统计,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730余篇,覆盖了全世界60余个国家、338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包含了960余名作者,论文内容几乎涉及了城市规划实践工作和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
  大会设立的18个分会场,在会议期间完成173场讨论会、20个圆桌讨论会。36位著名学者承担了专题主席。在16个专题下,大会有45场报告是以探讨中国的城市发展为题的。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立了12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的专题讨论会,如对中国土地市场的研究、对住房政策的研究、对中国特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等等。
  据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在会上透露:中国各地共有44个院校设立了城市规划专业,在校生近5000人。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