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 几百吨钢材搭建而成的巨型舞台是一个63米跨度,45°斜度的环型拱架。 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空中、水上、水下的节目,融汇了多种艺术形式和现代高科技手段,通过万余名表演人员的表演,体现出神秘、灿烂的东方文化和北京在环境、人文方面的独特魅力。 这个舞台的后面是一堵60米长的背景墙,演出中出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场景,80吨水从馆顶倾泻而下,同时有焰火四射。亿万观众为开幕式的新颖构思和精彩表演而感叹,也对这个巨型舞台的设计赞叹不已。 “五一”节前接任务这个舞台和火炬塔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三设计所设计。舞台的形状采用的是中央电视台舞美人员陈岩创作的方案。怎么实现它,市里有关领导请施工单位做出来,施工单位说要有设计图纸。这样,设计任务就落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身上。院里由院长吴德绳、副院长陈杰亲自指导,三所副所长叶崧具体负责,5月7日要交出施工图。 舞台设计的几大难关陈岩设计的方案,大胆,很有气势,但是要让它立起来并非易事,建筑设计院的工程师们认为有几大难关。 一是跨度大。63米的环形拱,设计院也是第一次干。二是倾斜角度大。45°的向前倾斜,离开支点向外悬挑15米,这种情况少有。三是支撑荷载大。这个舞台上的拱架,要承载8吨重的灯具、电缆和杂技人员的表演,而且台上有4.5米深的游泳池,荷载特别大。四是为了保护体育场的跑道和看台,拱架不能做基础。五是时间紧。5月1日前接受任务,5月7日要交施工图。六是重要的政治任务,要确保万无一失。 种种难题并没难倒设计人员。院、所领导组织了得力的设计班子,选择了有丰富经验的主任工程师孙跃先为设计负责人。孙跃先同志身体力行,勇挑重担,承担了主要工作。他与副所长叶崧充分调动青年人的积极性,拱架的计算交给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韩巍负责。经过“五一”节7天的日夜加班,施工图终于在5月7日交出。 多方验证,确保设计质量 由于这项工程的特殊性,市建委、市规委领导都非常重视,请中央和北京市的有关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论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领导、总工程师与院里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有研究的专家对舞台结构方案反复论证,并进行了荷载试验。加满载之后,中点最大竖向位移不到3厘米。卸载之后,位移完全恢复,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设计可靠。 团结协作的范例大运会舞台的建设,与中央电视台、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五公司、首钢安装集团等单位的大力合作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