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思想的应用 ^^^^^^^^^^^^^^——以长春市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改造为例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design Taking renovation of surroundings of Changchun Cultures Square as an example 于清杨/YU Qing-yang詹军/ZHAN Jun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长春吉林130026) (The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JiLin Universiry,Changchun,JiLin 130026) 1前言 ^^^^城市设计是建设良好城市容貌不可忽视的决定因素,关系着城市空间形象的塑造与保护,可增强城市的环境艺术魅力和空间感染力,对城市的改造与发展将起一积极的作用。 本文结合长春市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的改造研究,探讨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2、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是伴随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建筑”而萌生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得到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的学者都在从不同角度,采用各种方法对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市设计也日益受到重视。 2.1城市设计的定位和起点 ^^^^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以人为核心,创造良好的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空间。因而,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空间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做出四维的设计(包括对时间和速度的设计)。城市设计从统一有序的城市空间总体上指导和控制个体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先调查城市所在环境,以及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把握城市的性质及未来的发展,并以之为起点。城市设计尊重城市环境(文脉),考虑城市存在的条件及其有延续性的因素。 2.2城市设计的内容 ^^^^城市设计的内容包括: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及人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水系与绿化。城市空间体系包括城市总体格局和街道、广场、街区空间体系包括城市总体格局和街道、广场、街区等重要环节。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直接涉及城市的整体印象。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主要是指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都必须适当加以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是展现城市空间景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城市空间体系中各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相互呼应的重要途径。水系不仅是城市的生命线,而且是城市的重要景观。绿化既能调节城市小气候,又能缓解紧张的城市生活。 2.3城市设计原则 ^^^^2.3.1生态原则。城市建设易于导致环境生态失衡,城市设计必须考虑生态原则。 2.3.2时代原则。城市要体现时代精神。现代的城市设计要为人的感情交流、人的价值的充分体现提供必要的空间和场所。 2.3.3地域原则。地域原则要求城市设计能体现当地文化特征和社会文化内涵。 2.3.4视域原则。它的目的在于使城市景观能够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使其有效地发挥影响,起感化和陶冶居民情操、提高人们审美水平的作用。 2.3.5系统原则。城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系统的相互协调。 3长春市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改造研究 ^^^^长春市文化广场是长春市最重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之一,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使文化广场周边建筑风格与文化广场的内涵和特色相应、相协调,构成和谐有序的主体景观形象,开展了本次研究。 3.1存在问题 ^^^^3.1.1广场周边建筑建成于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了多种建筑风格,多种建筑语言的出现,破坏了历史街区的城市肌理,致使文化广场周围建筑的整体性、连续性较差。 3.1.2广场周边建筑的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完整系统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设计,造成建筑体量的失衡,与历史建筑相比,有的建筑体量过大,而有的建筑体量偏小,同时,有些建筑还存在超压建筑红线的现象。 3.1.3广场周围出现较多的居住建筑。这对广场的景观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因为居住建筑本身从外观形态等方面均不宜建在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 (4)远眺文化广场会发现,由于远近处高层建筑的不理想的叠加效果,对文化广场的景观千万了一个重大的损失。 这是没有完整、系统的城市总体设计所致。 3.2改造基本原则 ^^^^3.2.1建筑定位。要抓住历史街区的历史文脉,突出三栋历史建筑,强化其在文化广场的主导作用。要以三栋历史建筑的建筑风格为特定条件,周边所有建筑的风格、色彩要与它们相和谐与协调,对历史建筑要妥善予以保护,并以此作为建筑文脉加以延续。 3.2.2处理原则。一方面是楼层较低的建筑做接层处理,超压红线的予以拆除;另一方面是主立面极不协调的要逐一进行改造,作到新老建筑的协调共存。 3.2.3外饰面处理。主要原则是谈化处理,与广场及历史建筑相呼应相协调即可。建筑装门面的材质与色彩也应与所处环境相协调,并突出历史建筑的空间形象,与广场文化气质相一致,多采用暖灰色与正灰色。 3.3改造的研究 ^^^^3.3.1主导建筑的定位文化广场的三栋历史建筑从一定程度上显示着长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也烘托着长春的城市个性,是长春市的文化历史之根。从其所显现的城市肌理中以寻找出城市发展的文脉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轨迹。因此,改造设计中以此三栋建筑作为建筑文脉加以延续,并将其作为珍贵的历史性建筑永久加以保护。 对三栋建筑的毗邻建筑也应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拟建建筑更应根据规划做出严格控制。 3.3.2广场界面建筑整体性、连续性的改造广场沿街面的建筑应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使其具有统一的建筑风格,以使市民从整体、有序的城市物质形象中去感受城市文化的气质和精神,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潜移默化中促进市民促进市民文化素养的提高。 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建筑风格是一种时代表现形式。” 文化广场的当代建筑应该打上时代的略印,同时,又要在风格上与历史建筑相对话。 建筑体量的统一协调。和谐的建筑体量可以使广场界面具有一种连续而有韵律的感觉。广场周边界面建筑应具有一定的适宜体量,既不宜过大,也不能过小,只有拥有合适的体量,才会营造出广场的和谐韵律。如运宇大厦,攻造前体量偏大。 3.3.3建筑立面设计的改造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广场建筑细部不够协调统一。而建筑细部本身被赋予一定的象征性,通过它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整体,而整体又需要一个特定的秩序来形成一个体系,而细部可以承担这一使命。因此,建筑立面的细部结构设计是形成广场界面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护景观整体协调的重要手段。广场周边建筑立面应采用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手法达到与历史建筑整体形态的协调性。 3.3.4城市景观视廊的研究正确处理好广场北侧御花园建设与前面文化广场的关系,在搞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对建筑空间形态意向、景观视廊都要加以控制,要强化对景关系;处理好广场的周边建筑与新民大街两侧建筑界面的关系;处理好广场东西两侧天际线的控制关系。应认真研究城市高层布局,控制高层分区,塑造有序的城市竖向形象。 3.3.5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用地紧张、交通阻塞、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为特征的“城市病”的出现,而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一个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矛盾,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改造设计时,应考虑广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4、结论 ^^^^4.1要高度重视城市设计。城市主要节点、主要街区和重要地段及城市主要出入口都要进行系统的城市设计,特别要把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融为一体。在城市设计成果中包含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浓度与要求,又对建筑空间的形态意向、高度、体量、形式、又对建筑空间的形态意向、高度、体量、形式、色彩、定位等作有限度的设计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图则与设计控制重点。 4.2从长春市文化广场周边建筑及环境改造来看,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应占有相当的位置。在城市建设初期就高度重视城市设计的作用,避免后期的改造,或给后期的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城市发展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