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至30日,由建设部建管司组织的全国部分省市工程项目计算机管理数据库演示交流会在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举行。建管司有关负责人对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系统实行网上报名、网上投标、网上答疑、对评标专家的回避和对评标专家的表现评估,对项目动态管理等方面,目前在全国还没有第二家。这是广州市规范有形建筑市场的一个缩影。 1999年3月29日,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在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视察时提出要求: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计算机交易,减少人为因素;要把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有形建筑市场。在此后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了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规范的运作体系,一个全国一流的有形建筑市场正在逐步形成。 让“猫腻儿”无机可乘 有形建筑市场的生命力在于“三公”和“择优”原则,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三公”和“择优”,让“猫腻儿”无机可乘。 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交易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于今年7月1日投入运行,建立了投标企业资格预审施工队计算机辅助择优系统、评标专家随机抽取系统、计算机评标系统、后期跟踪情况反馈系统、IC卡客户管理系统等,真正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和招投标科学、高效的管理。 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减少人为因素,他们加强了计算机专家库的建设。交易中心的评标专家库已由最初的126人,发展到目前的1300多人,其中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占85%。专家库共有20个类别,有专家评标特长60多种,是目前广东省专家容量最大、专家特长类别最多的专家库。交易中心根据专家库专家回避制度,专人负责在评标前两天依据招标人的申请,先将与招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专家回避后(计算机可自动操作),在计算机中随机抽取所需专家。抽取过程中,由招标人监督,名单保密,由专人通知所选专家,不透露招标名称,最后,评标委员会出具有各位评委签名的评审意见,向招标人推荐中标候选人。 在招投标过程中,交易中心推行量价分离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淡化了标底,大大减少了漏标、就标等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的工期和造价也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控制。据初步估算,实行量价分离的报价方式,市政工程可节约投资15%~20%,房屋工程可节约8%~10%。 在施工、设计、监理、设备、材料采购、专业工程等招投标运作过程中,建立规范的交易操作程序,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和中标结果,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公开收费项目,杜绝了乱收费现象。今年5月23日,国家计委重点项目稽查办有关人士到交易中心检查后给予的评价是“市场运作不错,收费规范”。 让法律之光烛照每一个角落2000年1月1日,《招投标法》和《省条例》正式实施后,交易中心立即组织宣传,把招投标法和有关配套文件汇编成册,并与市计委、市建委先后组织了11次研讨会和培训班,接受培训人员达1270人。同时,他们还将与招投标法不符的运作程序进行了修改调整,经修订后的运作程序更趋于规范和科学。 他们强调实行业主负责制和评标委员会的作用。在对投标人的条件、投标人的资格审查、评标办法的确定、选定中标人等四个方面实行业主负责制。坚决支持评标委员会的正确意见,对评标委员会的推荐意见,业主一定要慎重考虑,如不采纳,必须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并及时报告市建委。 他们还依据招投标法,不断拓展招投标业务范围。实施《招投标法》和《省条例》后,交易中心与市纪委、市监察局成立专门小组,与水利、电力、交通、电信等专业部门逐家召开座谈会,合力推进专业工程进场交易。今年3月,依法开始了设计招投标。目前,他们已全面开展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及专业工程的招投标,这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极为少见。 交易中心严格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封锁,只要是优秀投标人,都有机会参加投标。 据统计,目前外地企业在广州建筑大市场里占了67%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指出,这在全国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10.6亿元,实行招标投标工程387项,应招标和应公开招标率达100%;中标价72.16亿元。 从2000年至今年上半年,通过招投标降低工程造价累计节约投资15亿元,同时工程优良率逐年稳步上升,去年,全市共创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99项,比前年增长了22.2%。 面对成绩,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主任贺仁安言语中透露出自豪,但他依然清醒地知道,交易中心的市场管理法规和制度还有待于完善,专业进场率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贺仁安表示,他们今后仍将依法管理、规范建设摆在工作的首位,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两大内容,开展创建广州市有形建筑市场一流品牌的活动,让阳光照亮羊城有形建筑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