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丹麦人盖的中国房子

2001-9-6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33|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在上地开发区,这栋建筑最另类,看外观绝想不到它是——丹麦人盖的中国房子   在海淀区上地信息中路,有栋房子与众不同,看上去,它像是与周围的建筑“唱反调”。   上地是开发区,开发区的建筑似乎有一种定 ...

  在上地开发区,这栋建筑最另类,看外观绝想不到它是——丹麦人盖的中国房子
  在海淀区上地信息中路,有栋房子与众不同,看上去,它像是与周围的建筑“唱反调”。
  上地是开发区,开发区的建筑似乎有一种定式——线条利落、造型简洁,或是表现现代和高科技,或是明显地摆着办公建筑面孔。上地开发区也不例外,即使看得出有些在想方设法做个性,也只能算大同小异。
  这本无可非议,一个区域的风格保持一致是有道理的。但惟独信息中路的这栋房子有点儿意思,蓝色琉璃瓦坡屋顶,灰砖墙面,四四方方,敦敦实实,虽有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却因为出现在开发区而显得另类。就像现代装束的一群人中穿着旗袍或大褂的某个,吸引着大家的视线。
  更有意思的是,这样一栋建筑竟出自丹麦建筑师之手。
  精彩藏在建筑之中
  特意来看这栋建筑,是从丹麦建筑与设计咨询中心主任朱会平那里得到消息:“北京城里,无论是本地建筑师还是国外建筑师都在努力地建造国际化的、现代的、通透的建筑,在上地开发区,丹麦人却盖了个很中国的房子,值得看看。”
  于是,怀着极大的好奇,我们找到了它,它是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办公楼,总部在丹麦哥本哈根。
  说老实话,第一眼看到这个建筑,没什么感觉,倒是有些失望,毕竟带坡顶或瓦屋檐的现代建筑曾一度不招人喜欢。被它感动,是在推开大门,进到内部,身处朱红回廊和山石流水之中的时候。
  外表方正的建筑有着丰富的内涵。实体部分从平面看呈“口”字形,办公、研发中心等分布在这里。当中一个方庭院,露天,生长着几株松树、几棵垂柳,瀑布顺山石之势泻入池中,激起的波纹成了鱼儿的玩具。最妙的是周边的朱红立柱回廊,将办公呵护在安静的一边,将院中的景致框入画中。穿过朱红柱先是绿树,透过树看到蓝瓦屋顶,越过蓝顶望见天空,在这样的环境中办公是怎样的享受!
  体贴的细部设计丹麦人最拿手
  据介绍,会客、办公、会议等各种功能房间的家具均来自丹麦,丹麦的设计在国际设计界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人性化、注重细节,在这栋办公建筑中,就有着非常体贴的设计。通常大家都有过不小心闯入正在会议中的房间的尴尬经历,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打扰,会议室外有个特别的小装置。它是一个巴掌大的方牌子,除了有和其它房间一样的功能标注外,它嵌有一个小圆柱,会议时用手一拨,转成红色,房间空闲时再转回白色。细部本身并不是很复杂,但设计师多想一步、多做一点,使用者就会感受到方便和关怀。
  丹麦人将节能放在首位
  转了一圈之后,暗自羡慕起这世外桃源一般的工作环境,几点疑问也在肚里打转,中国总裁蒋惟明博士接受了采访。
  “是不是觉得建筑太封闭?”总裁蒋惟明道出了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很多朋友这么问过我。墙很厚,做了厚厚的保温隔热层,窗子不大,夏天空调用得很少,冬天暖气有一点儿就够。在丹麦,环境、环保是他们天天讲、天天做的事情,他们也曾经喜欢过那种大玻璃的建筑,但最终,节能方面的考虑使他们选择了这种实惠朴素的做法。远离都市、远离出租车,安静舒适——无论从任何角度讲,我都很喜欢这栋建筑。”
  为了营造舒适的办公空间,公司放弃了在市中心租写字楼的想法,与旧楼改造做了经济比较,最后决定平地起楼。
  丹麦本地的建筑也有中国元素
  这样听来,建筑外形的封闭自有它的道理,蓝色琉璃瓦和灰砖墙又如何解释呢?蒋惟明说:“丹麦有不少建筑,外表是东方的,室内是地道北欧的,蓝色和灰色的组合是他们喜欢的。有很多建筑师喜欢中国古建筑,但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和诠释,并不照搬或者复制,这个建筑也一样,没有请专家指导,而是丹麦建筑师眼里的中国气质,以他们的审美方式建造。”
  外观险些未被批准
  据介绍,建筑的图纸送到规划部门审批的时候,差点没通过,它的确与开发区建筑的通常相貌大相径庭。经过多方努力,它最终得以实现。
  回想看见这栋建筑第一眼的感觉,还是觉得它的外表不太容易被人接受,对于这一点,总裁蒋惟明认为,好的房子重要的是有内涵。丹麦有很多房子谈不上好看,他们愿意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建筑的内在品质中,节能、舒适、周到,这样的建筑是实惠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