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份《贵阳市贯彻落实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下发到了贵阳市6区3县1市,同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了位于新华路的贵阳市建筑管理处。贵阳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筑市场秩序整顿拉开帷幕。 整顿分三个阶段:宣传动员自查自纠、抽查和部、省复查改。 在自查自纠之前,市建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动员,事实上,这样的宣传是在向各级单位和建筑业从业人员表明:此次整顿绝不是例行公事。在对积瘤开刀时,执法部门的决心和信心至关重要。 各级建设局不敢懈怠,开始清理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建筑违规。伴随着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有力的步伐,贵阳市建筑业自查自纠积极开展。在这个阶段,共有691个项目被“号脉”,诊断出128个项目存在“顽疾”:12个项目没有招标,2个项目没有公开招标,16个项目没有报建,13个项目没有建筑质量监督,21个项目没有建筑质量安全监督,80个项目没有施工许可证,4个项目未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3个项目没有委托监理。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项目的问题往往不止一个。 6月15日至18日,建管处对贵阳市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及大中型房屋建筑进行抽查,光是停工通知书就下发了53份。有两个“钉子”项目令建管站头疼:众厦大厦,连续下了三次停工通知,仍然修建到了9层;华诚房开公司和利宇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公园路的开发项目,房子已经竣工,没有规划许可证,没有报建手续,两次下达停工通知未果。 7月9日至26日,市建委对三县一市六区232个项目进行了拉网式检查,108个项目存在不同程度违规,大量问题浮出水面:开阳县所有的房开项目都没有实行招标,花溪很多项目以私人投资为名不公开招标,严重违反了招投标法。30个项目没有施工手续,68个项目没有办理社会第三方监理。与自查自纠所反映的一样,在此次检查中,没有施工许可证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贵阳市建管站负责人说,之所以存在这么多施工企业不办施工许可证,有两个原因:一是贵阳市规划局往往是基础施工结束后才发规划许可证,而按照工法规,市建委发施工许可证必须有规划许可证,这样,在基础施工时就形成了一个空白,这个问题需要协调好;二是按照贵阳市有关规定,业主必须缴纳城市配套费,很多业主想逃避这个费用。 8月7日至13日,建设部稽查特派员对省和贵阳市的四个项目进行了检查,被查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问题。 建筑市场秩序的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不健全,此次整顿,市建委在规范、完善制度方面作出了三项措施:一是打破了地区封锁,不再实行外省入筑承包许可证制度,也就是说,任何企业,只要有资质,就可以参加招投标,中标以后就可以从事建筑项目;二是从6月1日,严格按照《国务院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理》,实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将法规落到实处;三是将建筑交易中心和政府招投标管理机构分开,实质上是将中介服务与政府职能分开,交易中心只提供信息服务,政府只实行招投标监督,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