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将面临巨大冲击。前不久,在长春召开的全国中心城市建筑经济发展研讨会上,与会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中心城市建筑企业负责人就“WTO与中国建筑业”作了深入探讨,大家纷纷表示:中国建筑业要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潜在差距 长期以来,建筑业受传统体制约束,建筑产品不被认为是商品,建筑产品价格依附于基建预算管理。这种状况虽在近些年有所改观,但距离市场经济还有一段差距。更为严重的是,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未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以工程咨询为核心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国内外市场长期隔离,缺乏与国际大承包商在同一环境竞争的经验。 我国的建筑企业“大的不强、小的不专”,而国外建筑企业都具有较多“精一门、通两门、懂三门”的一专多能人才;而且,我国施工企业的成本意识不强,缺乏低成本完成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技术手段;加之我国建筑企业盈利途径单一,“压价、垫资、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而国外的企业有“合理索赔、合理避税、调整价格”等多种盈利手段。国内建筑企业应认清严峻的形势,顺应市场竞争要求,靠着自身努力去打下“半壁江山”。 机遇在即 随着我国建筑业正式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范围后,市场的开放会极大地提高我国建筑资源配置,并将推动我国建筑市场规范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虽相继颁发实施了《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建筑法律、法规,但只是暂时缓解了当前建筑市场中的矛盾,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入世后,我国将制定出符合国际通用规则的严密的法律制度,以使国外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活动得到法律的保障。这也将为国内建筑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WTO的宗旨是各成员应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非关税障碍,优化投资环境。目前,世界每年都有几千亿美元的游资在寻找良好的投资市场和投资对象,建筑业向来是各投资机构所关注的投资焦点。中国入世后,此类资金在中国的投资信心将大幅增强。这将提高国内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大建筑企业的发展潜力。同时,伴随着入世后对写字楼、公寓,商场等需求的增加及个人购房需求不断扩大,建筑产品的消费能力将大大地增强。 迎接挑战 入世后,国际建筑市场的各类企业将迅速进入我国市场,他们将带来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方法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将对国内的建筑企业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因此,国内建筑企业要抓住机遇、苦修内功。 首先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工程招投标业务和工程承包方式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懂金融、懂法律、精通索赔的企业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快实施建筑企业的专业化改组与改造,营造不同层次的经营竞争实体,在国内建筑企业中形成以少数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众多的中心企业为依托的结构模式,加强专业化协作、建立横向联合,充分发挥廉价劳力及地利优势。 其次是要加强行业协会与政府职能的剥离。行业协会要协助政府对行业进行管理,促进和保障行业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使我国建筑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成为有机的整体,避免在国际市场中自相残杀,并努力朝着实业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中国的建筑企业要在国际建筑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根据建筑企业在市场的定位,合理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走对外承包劳务与援外及海外投资相结合的道路。 总之,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来说,是机遇与压力并存,国内建筑企业要尽快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秩序,丢掉“等”、“靠”的老观念,尽快在承包方式、融资渠道、管理程序等方面与国际建筑企业接轨。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国建筑业不可一味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