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强化城市资产经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2001-9-12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146|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其建设速度快慢、质量高低、规模大小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随州是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有 ...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其建设速度快慢、质量高低、规模大小都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步伐。随州是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现有人口248.6万,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20亿元,财政总收入7.1亿元。设市后,市委市政府按照“思路要新、起点要高、眼光要远、特色要浓、发展要快”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城市经营理念,不断深化城市改革,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拓宽城市资产经营领域,缓解建设资金压力
  城市资产经营,就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将城市中可以用来经营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从中获得收益。再将这笔收入投入到城市建设的新领域,从而有效地缓解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压力,实现城市建设的滚动发展。其经营对象可以是工商企业,也可以是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可以是有形资产,也可以是无形资产,甚至包括政府特许权。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重点,进行机制和体制创新,实行市场化运作。
  1.致力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这是当前推进城市资产经营最直接、最重要的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长期的大量的无偿投入大多沉淀在国有企业、市政基础设施中,并未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有的甚至成为政府的负担。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能够使国有资产扭亏、增值的各种实现形式;要敢于打破地域、行业、所有制限制,放心、放手、放胆让非国有资本嫁接改造国有资本;要大力推行股份制,实现国有资本人格化、企业资产股份化,让企业真正成为职工的企业,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政府用置换出来的资金再投资发展新的事业。广水市曾一次拍卖水岭镇水厂、涂料厂、电影院等国有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获取资金800多万元,用于旧城改造,收到了较好效果。
  2.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长期以来,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几乎由政府独家经营、免费为公众提供服务,建设速度慢,负债包袱重。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城市基础设施交由市场经营,其经济效益将不断显现,且越来越活跃。一是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独资或内外合资新建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市场、停车场、道路、街道等;对已经建成的水利、文化、广播电视等设施也可通过托管、转让、转租等形式,推向社会进行营运,实现共同收益。二是积极把可以投入市场营运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公厕、垃圾处理场、供水公司等使用权和经营权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有偿使用,能租的租,能卖的卖,把实物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把死钱变成活钱,把公共产品变成城市商品,实现公用设施的商品化。三是把经营思想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和各个方面,使城市管理进入城市经营的范畴,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政府投入。
  3.着力盘活土地资产。土地是城市设施中最原始、最丰厚的资产,土地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
  土地属国家所有的特殊属性和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政府对土地的垄断权和一级经营权,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基础建设投入都可以在经营土地上得到回报。但在以往城市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时形成的土地级差、土地增值的无形资产,大部分被开发商占有,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代表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也就是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为此,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特殊重要性,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以地生财。一是要坚持政府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原则,除公益性事业可以划拨外,其它一律由政府掌握,按市场运作方式操作。二是精心运作,确保土地增值。土地的价值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整体环境和社会影响力紧紧相连的。政府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开发,用较少的投入把“生”地炒“熟”、“闲”地炒“俏”,实现利润最大化。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和使用土地,查处违法用地、违法交易行为,保证政府垄断土地。四是坚持从严控制、限量批租的原则。任何一个城市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在把握机遇、放手改造城市的同时,也要着眼长远,科学安排,否则图短期投入,随随便便把土地租出去,建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将会损害城市整体形象,贻害后人。
  4.重视经营城市无形资产。从单纯经营有形资产到经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并举,是城市经营的一个飞跃。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历史文化遗产、自然人文景观等是城市的特色和宝贵财富,政府拥有的特许权、城市建设政策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有形的资产。
  实践证明,城市无形资产通过发掘和市场化运作,既可以带来可观的效益,又促进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上水平。当然,在经营城市无形资产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名牌、升华品牌、创立特色,从而使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更好的显现,城市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城市资产升值。
  二、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创新城市建设思路
  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久的系统工程,仅有经营理念还不行,还必须统筹兼顾,着眼长远,正确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才能使建设顺利进行,才能确保城市经营质优价高。
  1.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建设和其它经济项目建设由于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能表现为相互制约、互相影响,但从长远看,这种影响是暂时的、良性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应当把城市建设尤其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适度超前的位置,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推动经济建设。
  2.正确处理改造老区与开发新区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改造老区、开发新区已成为绝大多数城市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在实践中,我认为建设发展城市并不意味着彻底抛开老城、另起炉灶建新区,而是要与老城改造同时并举、各有侧重,依托老城建新区、建好新区促老城。因为老城经过多年的风雨后,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影响,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在商贸经营方面,已具有合理的结构和稳固的客源;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在具体改造中,必须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在改造中体现老城区特色,与新区形成浑然一体的总体格局。二是注重完善功能和提高建设档次,从而提高老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建设水平。三是注重循序渐进,不搞一蹴而就。
  3.正确处理中心城市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是巨大的,能为众多的小集镇提供示范、市场和服务。反过来,发展小城镇又是发展中心城市的基础和准备过程,基层小城镇发展得越好,越能为中心城市提供资金、人口等方面的准备。从随州的实际出发,必须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县城为骨干,中心集镇和小村镇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在抓城市规划的同时,对各中心集镇也相应作出中、长、短期规划,与中心城市建设同步推进,共同提升整体形象;要合理布局工业项目,整体配置资源,搞好综合平衡,缓解中心城市的建设压力。
  4.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它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有详尽的规定和具体安排。一个城市要走上低风险、高效益的道路,必须研究清楚城市自身的特点,从而对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规划。因此,在城市规划上必须具备城市意识、整体意识、超前意识和特色意识。
  强调整体意识就是要对城市基础设施主体通盘考虑,对各功能小区统一筹划。强调超前意识就是要坚持综合性、连续性、动态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与乡村、地上与地下、近期与长远、实用与美观、历史与现实、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保证城市建设在“十年内称一流,三十年不落后”。
  5.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城市特色的关系。城市建设要凸现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使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从而塑造既反映时代精神,又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城市风貌。山城要有山的雄伟,水乡要有水的韵味,景观设计和街景设计要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之个性。就随州而言,就要充分体现出炎帝神农故里和古编钟深厚的文化底蕴。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