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7日夜晚,浙江省永嘉县黄田镇外窑村“电镀二厂”厂房突然倒塌,13位来自江西和安徽的打工者不幸遇难。 在事故发生前的几个月,有关部门不仅发现了存在于这些厂房中的安全隐患,而且采取了整治措施:严令停工停产;拆除厂房,事发前厂房的二楼和三楼已经拆除完毕;对暂时尚未拆除的一楼厂房,他们用砖头将主要通道封死,以防止人员出入。 永嘉县委一位主要领导痛心疾首地说:“对电镀二厂安全隐患的整治我们已经做了99%,没想到这尚未做到的1%让我们前功尽弃。” 雷雨大潮之夜的悲剧8月7日晚上,一个接着一个的惊雷在小镇的上空炸响,不少人家里的电话机和茶杯被震落在地。当天又适逢一月一次的大潮,海水呼啸着沿瓯江向黄田一带奔涌而来。 “电镀二厂”一排数十间厂房中,有5间灯火通明。81位来自江西、安徽等地的打工者,正在加班加点。他们并不知道灾难已经伴随着暴雨巨潮悄悄来临。 晚上8时左右,轰隆一声,厂房一间接着一间向瓯江倒下去。幸好厂房倒塌的速度不是太快,前后有10多分钟的时间,不少人逃了出来。 那晚9时左右,当地群众从倒塌的房屋里救出7名工人,并拖出一具尸体后,上涨的海潮涌上来,很快淹没了倒塌的房屋。 8月9日上午,正值退潮。一片长约20米、宽约60米的废墟裸露在海滩上。几百名武警、消防、公安、海事、港监等施救人员紧张地挖掘废墟,寻找死难者。挖掘抢救工作持续了两天两夜,总共挖出遇难者尸体13具。 违章与违法埋下的“定时炸弹” 其实,所谓的“电镀二厂”,是由数十家家庭作坊和一排违章建筑堆积起来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批个体私营业主在黄田镇窑村的瓯江江堤上建筑砖混结构的厂房,从事电镀生产。到事故发生前,“规模”已经发展至作坊(车间)39个,有17位业主未经批准在紧靠厂房的瓯江滩涂打桩,把厂房向江面延伸,凌空搭建了27间新厂房,倒塌的就是这27间厂房中的22间。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家在当地名声不小的“电镀二厂”,原来还是一家非法企业。它没有工商注册登记,也没有正式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对此,温州市工商局负责人称:工商部门所以不给这家“工厂”核发营业执照,是因为他们污染处理未解决,法定代表人未落实,条件不合格。 这家“工厂”的厂房是典型的“三合一”房:工人的生活居住、仓库和生产车间合而为一。厂内的仓库及车间放着剧毒化学物品氰化钠、硫酸、盐酸等。由于凌空搭建的厂房根基不稳固,今年3月以来,大多数厂房的新老建筑结合部已开裂达5至10厘米。工人大多感到害怕,准备辞职离开。但是厂里有好几个月没发工资,只得再等等。 1%是怎样留下的黄田镇政府于3月26日作出决定,责令“电镀二厂”在3月26日下午6时前,将危房区中所有生产和住宿人员撤离疏散。 但业主置之不理,继续组织工人生产。3月27日上午,永嘉县政府组织县政府办、水利、规划、土地、环保、黄田镇等部门和单位20多人到“电镀二厂”进行现场处理。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17~20号厂房,限令楼上居住的100多人于下午1时前搬离,责令企业立即停产,并于4月2日前自行拆除。当天下午,县政府分管领导赴现场检查落实。3月30日,永嘉县得知企业没有拆除厂房仍在生产的情况后,召开了由一名副县长主持的县政府办、安委办、县经委、公安、环保、消防、土地、规划等11个部门负责人的协调会,决定在4月6日前,查封和拆除病危厂房,搬迁所有居住在厂内的职工。这样,“电镀二厂”厂房原本住着1000多名打工者的二楼、三楼得以拆除,人员疏散到了其他地方。这些人成为本次事故中“不幸中的万幸者”。 然而,就在向一楼开刀以彻底消除隐患时,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因为一楼存放的是大量的机器设备和原料,如果拆除,业主损失会很大。他们有的对工作人员百般辱骂,有的干脆躺在道路上阻挠拆除机械的推进。 4月15日,县政府决定依据《防洪法》来处理这批违章建筑,因为依据此法,5天以后可以强制执行。4月17日,永嘉县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告之17、18、19、20号厂房的业主,这批新老房子均属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违章建筑,它的建造,违反了《防洪法》的有关规定。责令上述业主自行拆除擅自扩建的厂房,否则将组织强制清除。 19、20号厂房的业主于4月18日向政府各有关部门出示了一家房屋鉴定中介机构———温州大学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咨询报告。报告称: “这些建筑物按鉴定报告应当予以拆除,考虑到厂家生产需要,补救可能性还是有的。”为此,报告提出打桩加固、封闭开裂墙、地梁等补救措施。咨询意见最后说:“加固后本建筑物使用年限不得超过5年。” 鉴定报告动摇了政府部门彻底拆除违章厂房的决心。永嘉县委、县政府为减少业主的损失,决定暂时保留厂房一楼,用于存放业主的设备、原料,以后再整体将这些作坊搬迁到县里正在建设的相关工业园区。但是,有关部门严正申明,“电镀二厂”不得再开工生产,为防范起见,执法部门还把厂房的门用砖头封死。 99%的工作做完后,1%就这样被“合情合理”地留了下来。就在拆房工作组离开后,不少业主拆掉封门砖,招募打工者,重新上马开业。到事发的8月7日,已经有5名业主组织了81名打工者,偷偷在6间厂房开工生产。 偶然之中有必然永嘉曾经是浙江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的县之一,在繁重的脱贫致富任务面前,安全、环保等长远问题变成了“次要”的。事故发生后,永嘉在全县范围内清查、拆除类似的厂房,结果一查吓一跳,全县在几天内就清查出1000多间(座)有问题的厂房,这些厂房大部分已存在七八年甚至10多年。“8.7”特大厂房倒塌事故再次以血的教训警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处理眼前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正如永嘉县政府一位主要领导所说:“黄田厂房倒塌事故让我们彻底明白,不顾安全的繁荣,不顾长远的政绩,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深刻剖析这1%,还有一种困惑让人手心发汗。那就是十几个政府部门联合执法,三令五申为什么就是不能彻底拿下一座“漏洞百出”的非法、违章“工厂”?永嘉县委书记谢炳清说,现在政府政令难于畅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1%的让步看上去小,实际上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探索提高执政效率的科学方法。 当然,警钟也是敲给那些连1%的孔隙都不放过的私营业主的。 8月22日,永嘉县检察院对“电镀二厂”10名涉嫌重大安全事故罪的业主作出逮捕决定。那些为了追求利益不顾他人生死的经营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