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平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却始终在低位徘徊。“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年平均上涨1.2%,今年上半年,涨幅仅为0.6%。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与江苏省城调队相关人士撰文指出,招投标中的“压价”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压价竞标给建筑市场带来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压价竞标使国有建筑企业状况堪忧 国有建筑企业一般资质深,成立时间长,费用定额标准也稍高,而个体建筑单位成立时间短,承担的间接费用少,施工成本相对较低,中标机会就大于国有建筑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建筑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只能通过降低工程造价来增加中标机会,因此不得不采用价格战。在编制标书做预算时,一方面降低利润,另一方面将各种费用降到最低,甚至取消间接费用。 据江苏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调查,常州市某建筑公司今年上半年承接的一项学校宿舍工程,原间接费用107万元被迫降到42.92万元;另外承接的一家有限公司食堂工程,不但间接费用被全部扣除,还要在直接费用中倒扣5.92万元。镇江市某建筑公司本是一级资质且效益不错的建筑企业,今年上半年该企业施工产值达1.3亿元,产值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但因压价,盈利仅有50万元。以前,该企业施工产值1亿元,便可支付100个职工的工资,而如今施工产值要达2亿元,才能支付100个职工的工资。 招投标体制的不健全使建筑市场秩序混乱 在投标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为了中标,大搞行贿拉关系、陪标串标活动。据企业反映,投一个标,所用的关系联络费加上标书效果图,花费10万—20万元是很平常的事。除了行贿拉关系外,还有陪标串标现象。徐州某车站项目在招标时,一家建筑单位为了达到确保中标的目的,私下找到同时入围参加投标的三家单位,为其帮标,并安排预算员同时为三家单位编制标书,抬高标价近200万元。 而另一方面,一些建设单位则搞起了“明招暗定”,拖欠资金,拿回扣。由于建筑企业行贿拉关系,导致建设单位搞虚假的招投标,名义上招投标,实质上暗箱操作,搞“明招暗定”。工程一旦上马,资金不到位,还得建筑企业垫资;工程完工,不付清资金,使建筑企业利益受损。据了解,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被拖欠的工程款已占同期完成施工产值的39%,其中拖欠1年以内的占拖欠总额的45%,1年至2年的占24%,2年至3年的占19%,3年以上的占12%。由于缺乏资金,工程上使用的材料质量被迫下降。此外,拿回扣情况严重,一是回扣工程,即自行指定设备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二是回扣利益,明确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回赠汽车、房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