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WTO),这意味着我国将逐步融入世界开放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迫使我国企业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以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已成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中介组织,近年来已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出现,这是市场经济对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入世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领域必然会遇到市场开放带来的挑战,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如何进一步健康地发展状大,如何在对外开放的建筑市场中,与国外同行竞争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我国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完全配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国家定价”的惯性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企业特别是建设单位的“大而全”观念仍然存在,咨询服务在社会上仍得不到理解和接受。去年,建设部针对530家甲级工程咨询单位进行了年检,并严格按照原《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资质标准进行了清理整顿,对不合格的单位予以降级,取消其资格或责令进行整改。同时,还组织完成了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脱钩改制工作。但目前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受主管部门的制约,不能公正地进入社会。工程造价咨询业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生的,还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和行政管理模式,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咨询单位中有各级主管部门主办的、有设计单位主办的、有大型企业建设单位主办的、有施工企业主办的、有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行业主办的,甚至有“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机构等等。这些主办单位一般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视为内设机构,或作为附属二级单位,人员由主管部门下达、收入按比例上缴,成了主管部门搞福利、发奖金的重要来源地。这些咨询部门必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各行政主管部门权力的支配。这样就严重地损害了工程造价咨询机构作为社会中介组织的形象,同时也违背了中介组织独立、客观、公正服务的宗旨。 其次,基础差、素质低、单一从事编制工程预算业务,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深圳市几十家开业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来看,绝大部分只开展了施工图预(结)算编制服务工作,很少有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更谈不上进行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在这些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专业知识面窄、素质不高、年龄老化、兼职挂名多、专职人员少现象,在职令内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严重不足。 再次,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由于现已成立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大多挂靠在行业主管部门或大型企事业单位,他们利用挂靠单位的行政权力和业务便利,垄断本行业、本地区或本部门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形成了一条条地区、部门条块分割、行业封锁的死胡同,严重地阻碍了平等竞争的发展,这是很难适应建筑市场蓬勃发展需要的。 产生上述问题尽管有基础差、素质低、发展过速和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多种原因,但关键还在于体制不顺、法规不全、监管不力。这就需要我们健全法规,规范行为,政企真正分开,建立自主经营的合伙制、股份制、有限责任制等多种组织形式,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服务的综合性工程项目咨询顾问公司。否则,就难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生存,搞不好为了生存可能最终沦落为国外咨询机构的代办或分支机构。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正视压力、扎实工作,就一定能适应加入WTO后的形势和局面,从而进一步把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向国际惯例靠拢,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