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务院就我国今后几年的经济发展作了重要布署,其中小城镇建设被列为重中之重。 截至2000年底,全国有360多万个村庄,3.1万多个集镇,1.8万多个建制镇。而现在,我国现有城市663个,建制镇已达到2.03万多个。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城镇居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的首要条件,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从全国小城镇建设总体上看,基础设施建设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发展也不太平衡,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很落后,且大部分地区仍存在着道路、给排水系统工程不够完善,污水、垃圾难以处理等矛盾。 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小城镇建设呢? ^^^^^^^^^^^^^服务意识、超前意识、市场意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小城镇的发展,应同乡镇企业发展、小乡镇与邻近乡镇的兼并、自然村庄的合并相结合,走“三位一体”的道路。注重质量的提高和规划的增长,选择条件好的重点镇作为中心镇,兼并周围乡镇,形成小城镇区域。事实上,全国好多城市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无疑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这样一来,可以使这些中心乡镇更具备一些有利条件能够尽快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借助于中心乡镇的辐射力,带动周围村镇的发展。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具有良好投资环境的生产和生活空间,以改善昔日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城乡单向辐射的城乡布局。在这方面: 一要树立小城镇建设为经济服务的意识。 加快小城镇建设能提高城乡一体化的承载能力及服务功能,能进一步改善城镇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加快城镇规模的扩大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在这方面,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无论是抓城市经济,还是搞农村工作,都应将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工作的意识,把小城镇发展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 二要树立小城镇建设适度超前意识。 小城镇建设适度超前,就是因地制宜,多快好省地搞好建设,建设项目既适应现在的发展需要,也适应将来一定阶段发展的需求。适度超前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尤其是在国务院下达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且又将经济适用房放宽到中心镇这一大好契机,在实施城乡一体化战备过程中思想不要保守、安于现状,要解放思想,集中精力搞点既立足于当地实情,又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城镇样板出来,以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要树立小城镇建设的市场意识。 建立市场意识,就是要用经营的观念,想方设法吸引外来资金,采取谁投资谁受益、让投资者运营获得利益的方法开拓市场。只有树立了市场意识,我们才能从“等、靠、要”的落后思维中解脱出来,变小城镇建设由政府包办型转向全社会共同经营型,这样,才能克服一些畏难情绪,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步伐。 ^^^^^^^^^^^^^^尽快规划、科学规划、完善规划,提供实用的建设依据 小城镇建设具有难度大、投资大、影响大、周期长等特点,所以,为了避免建设的各种矛盾,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科学规划作指导。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属小城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注重专业规划及一些公建项目的修订,致使规划的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系统地、科学地制定各项规划,各地小城镇要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不失时机地进一步调整,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因地制宜,以适应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提出的建设需要。规划要依据现实,面向未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力求科学准确,在规划期限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这方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要确定建设目标,制定建设计划,循序渐进推动发展。 依据小城镇建设要求和规划及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确定一个完整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按照奋斗目标,进一步制定建设计划。因此,必须明确小城镇计划统计、建设部门以及乡镇及早对本地区小城镇基础建设制定五年计划或十年计划,作为各地城(乡)镇政府工作的纲领。按照计划,逐年加快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小城镇的重要工作是依据规划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审批立项,争取上级财政部门支持资金,以便开工建设。 二要处理好分期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关系。 分期建设就是要按照规划合理制定实施的期限,使建设的项目在不同的时期连续建设,分期建设不能是虎头蛇尾,更不能是有头无尾;重点突破就是要要把社会影响大,群众呼声高,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项目,集中力量建成,这样建成一个项目,解决一连串矛盾,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整体推进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通过分期建设、重点突破,要使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化、全面化,具体讲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建设,使城镇的大街小巷宽阔畅通,给排水、供气、供热具有网络,电力、通讯等排列有序,绿化环境优美,这才是发展的明显标志。 这是因为,小城镇建设发展好了,可为繁荣当地的商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路旁建城,以城活商,以商富民,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拉动内需、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合理构筑地方优势产品、扩大农副业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农民集约经营的主阵地,以缓解就业难,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另外,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展财税征收,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待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后,应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要把建设与管理并重,只有管理好了,基础设施项目使用周期才能延长,效益才能发挥得最大,投资及其它费用才能降低,这就实现了建设的良性循环,这本身就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规划的实施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认真执行《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大力推行“一书二证”制度,强化规划的严肃性,用法律手段,加大管理力度,狠抓工程质量,把好项目竣工验收关。只有这样,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今后几年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方面的几点个人看法。本人一直认为,无论社会大小,其发展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搞好小城镇建设更是如此。在小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一些计划的实施和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使本地区具有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根本保证。那么我想,为使城乡一体化战略能够健康发展,进行必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探讨,则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步入正常轨道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