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市瞩目”来形容CBD的社会关注度并不为过,上周四,两场关于CBD的研讨会同期召开,更使得“CBD热”有增无减。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柯焕章,身兼CBD规划的总顾问,在两场研讨会上分别露面并进行演讲,未来的CBD究竟什么样?让我们循着柯院长的介绍,先去感受一番。 CBD每日24小时充满活力 商务中心区,顾名思义是以商务活动为主,国外的CBD中,写字楼的比率约占70%至80%。而新近完成的北京CBD整体规划中,商务办公楼的比重被控制在50%左右,相应地配置了25%的高档公寓,另有部分酒店、商业和文化设施等。柯焕章指出,将商务办公区、居住区、文化娱乐区综合布置,目的是使北京的CBD成为一个每天24小时都充满活力的商务中心区。他介绍说,前不久到美国考察CBD,每到晚上静悄悄甚至阴沉沉的,基本见不到什么人,缺乏活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种状况需改变。”柯焕章还说,CBD核心区周边,还将配备必要的教育设施,至少应安排三四所学校。 此外,CBD还有为数不少的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商务人士休闲需求,使CBD更多地流露人情味。 CBD绿化环境首屈一指 在CBD规划方案征集过程中,八家应征的方案均不约而同提到,CBD内要有足够的公园绿化,而且通过绿化带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绿化体系。国外某些商务区,绿化环境是比较差的,像美国的华尔街,街道很窄,楼挨着楼。现在已进入21世纪,各国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 据了解,在CBD区域规划中,安排了四处主题公园、一处大型中心广场,并通过绿化带使之联系起来。最大的一处主题公园位于未来的央视大厦旁边,近5万平方米。另据介绍,CBD商务办公区的绿化率约为20%,居住区的绿化率可达25%。柯焕章认为,北京CBD的绿化环境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未来CBD区域中的最高建筑,当数国贸三期工程,约330米高。在东三环路西侧,超高层建筑极为有序地排列开来,形成城市新的轮廓线。然而在居住区,由于这里毗邻第一使馆区,所以建筑高度基本都在60米以下。 CBD构建地下交通网 柯焕章介绍说,CBD的地下空间规划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为减少CBD地面交通的压力,所以要充分利用地下空间。CBD核心区的地下一层,尽可能地被连成一体,形成地下空间网络。停车场被安排在地下,基本上不准备做地上停车场。这样就要求地下的停车场之间能够连接起来,减轻地面交通压力。此外,把部分餐饮、娱乐设施也放到地下一层与二层。 CBD区域中,眼下大部分都是工厂,每一个工厂都是一个大院,里面不许通行。因此,除城市主干道外,CBD区内的道路基本都是新规划的。柯焕章对CBD未来的交通量进行了细致分析和测算,对CBD区的交通结构也进行了研究,目前,这一区域公共交通的比重已经占了48%,远比其它区域大得多,今后公共交通的比重还要进一步增加,目标是56%,而小汽车的比重控制在18%左右为宜。CBD内现有的交通条件要完善和改造,周边的快速路系统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主次干道也要拓宽,加密道路网,同时增修南北向的地铁线。到2008年之前,CBD将投入60亿元左右用于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上各个主要楼座之间,也有过街桥相连接,形成一个很完善的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