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工程量抵14条长城,母亲河何时“去黄返清”

2001-9-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0|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前不久,西部某省领导在京对记者说,黄河变清不是不可能。随后,记者向有关专家进行了求证,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黄河变清是有可能的,但是还要经过艰巨的努力;黄河变清并不是变成通常意义上的碧波荡漾,而是恢复 ...

  前不久,西部某省领导在京对记者说,黄河变清不是不可能。随后,记者向有关专家进行了求证,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黄河变清是有可能的,但是还要经过艰巨的努力;黄河变清并不是变成通常意义上的碧波荡漾,而是恢复到前几年长江水土流失还不太严重时候的中下游江水的清澈程度。
  也就是说,作为近年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大规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成果之一,黄河这条世界上唯一的黄色河流将摘下“黄色”的帽子,恢复普通世界大河的“待遇”。
  这无疑是一大历史功绩。在历史上,被形容为“一碗水,半碗泥”的黄河在中国北方咆哮了千百年,为害了千百年,“黄河能变清吗”的追问也回响了千百年。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仅哺育了位于陕西的“蓝田人”、“丁村人”等早期智人,更在人类文明曙光初绽的“轴心时代”孕育出了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之一、五千余年绵延不绝的黄河文明。
  然而,这条5400多公里长的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泥河”。其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每立方米水中含沙量37.5公斤,暴雨时甚至达1700公斤。过量的泥沙使其下游成为“地上悬河”,河床甚至高出了地面,历史上一直是其两岸数以百万计的人民的心腹大患。
  据历史记载,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重要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其水灾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英国的国土面积。至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才创造了黄河50余年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奇迹,但其泥沙淤积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除,而且自从1972年以来,黄河还出现了在枯水期断流的新问题。
  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李敏说:“黄河上游的水是清的,当它流经中游的黄土高原时,才成为‘黄色河流’。黄土高原为它提供了80%的泥沙。只要目前正在进行的黄土高原的植被保护和退耕还林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黄河水就可以变清。”
  主要位于陕西境内的黄土高原三千多年前曾是水草丰美地区。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的优越,紧邻这里的关中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余个古代王朝的建都之地。但是,过分增长的人口和过度的开发,使得这里的森林很快消失了,曾经郁郁葱葱的黄土高原变成了地球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黄河也开始在这里变“黄”。
  专家的考证表明,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本来并不叫“黄河”,而是叫做“大河”或“河”。只是由于人类严重的生态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才使黄河泥沙量急剧增加,“一石水六斗泥”,始有“黄河”之称。
  李敏说:“黄河之害,根在泥沙。目前黄河流域已建设了30多万座小中型库坝,库容在一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库坝1000余座。这些库坝的建立使泥沙淤积下来,也使较清的水汇入黄河干流。”
  这位专家说,根治黄河的努力实际上从2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科学家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按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在黄土高原的重点水土流失区,共营造以水土保持为主体的防护林几百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十余万平方公里,使黄土高原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控制和治理。
  他说:“到1986年,黄河的年输沙量比其多年平均值减少了两亿吨,1996年时则减少了三亿吨,现在虽然没有最新的统计数字,但是其泥沙含量肯定又大大减少了。”
  据推算,如果把过去20年里黄河减少的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则可以绕地球赤道5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治理黄河的工程量相当于修建14条万里长城。
  1973年以来一直从事黄土高原水土治理工作的中科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卢宗凡说:“各种措施结合起来,黄土高原有希望在20年后变得山青水秀。”
  结合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中国也加快了西部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为黄河提供了总水量49%的面积达2360万公顷的三江源地区,现已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
  据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权威人士透露,经过长期治理,目前黄河沿岸的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40%,过去由于人口密集导致的秃山荒岭、水土流失严重的局面已经有所改观。近两年,当地农民在国家的补贴下,更是把大片已经开垦的耕地重新变为森林和草原,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生态环境正在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据透露,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中央政府还将投入两千亿元人民币用于西部地区主要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
  今后十年内,中国将在西部新建自然保护区270处,保护区总面积将由目前的6000多万公顷增加到1.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从6.56%提高到13%以上。黄原高原地区则将提高到30%以上。
  74岁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高级工程师刘万铨对记者说:“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绿色革命’,黄土高原上昔日的‘兄妹开荒’正变为‘夫妻植树’,发展生态产业逐渐成为共识,仅优生果树就由七万公顷发展到了八十万公顷,农民有了‘票子’,黄土高原也就有了‘被子’。”
  他指出,根据黄土高原一个7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30余年的实践表明,封山育林可使当地洪水减少60%以上,使暴雨汇流历时延长近四倍,河流常流水量比原来提高三倍。
  这位资深水土保持专家总结说:“对黄河来说,植被良好的黄土高原不仅是一座庞大的水量调蓄库,更是一张韧性强劲的固沙网。它‘网得住’泥沙,但‘不网’涓涓清流。”
  刘万铨表示,按照治黄规划,随着各种措施的深入,以最保守的数据测算,到2030年时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就能减少至其多年平均输沙量的一半,至2050年时则可以实现河水“变清”。
  但这位专家同时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黄河变清并不意味河水将清澈见底,更不意味着河水将变成人可以喝的“清水”,而是指达到目前世界上大江大河平均的清澈程度。
  “黄河水如果变清了,那等于我们还给自己母亲河一个新的青春。这将不仅去除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洪水危害,同时,由于水库不再淤积,其河水综合利用水平将得到巨大提高,黄河‘断流’的日子也就永远结束了,其经济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鬓发斑白的刘万铨说。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