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的上海市供水专业规划下属《供水水质目标》子课题透露,上海打算用将近二十年时间将城乡饮用水水质提高至当时发达国家的自来水水质标准。水源保护、水源分配、原水水质、净水工艺、供水管网等一系列与供水水质相关的环节都将相应实施分步骤的改造措施。 据专家介绍,由于长江引水和黄浦江一期、二期引水工程的投产,上海自来水原水水质有了改善,加之水厂净水工艺有所加强,不少水厂实现了加矾、加氯自动化,自来水水质也有提高。管网水浑浊度逐年降低,余氯值稳定,出厂水消毒副产品含量明显降低。 但是目前国内外人士来上海后第一感觉就是上海自来水口感不好,色度也较差。据此次课题组的调查,虽然上海自来水总体合格率很高,但原水取之黄浦江的自来水“味与臭”仍存在问题,自来水色度以及铁、锰等感官指标的合格率较低。据专家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源水质较差。黄浦江水源水质基本属于Ⅲ-Ⅳ类水体,除上游污染转移外,生活污水及畜禽粪便是主要污染源;长江水源水质属Ⅱ-Ⅲ类水体,枯水期咸潮倒灌是突出问题;郊区水源水质最差。二是约占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二成的无内衬管道及街坊内白铁水管,造成出厂自来水的二度污染,使得管网水浊度及色度增加。 据上海供水水质目标,上海自来水水质到2020年将达到当时发达国家的标准。此前将分两个步骤逐步达到最终目标,即从现在到2005年,实现城乡水质标准的统一,除继续贯彻国家建设部2000年水质目标外,将按国家卫生部新近出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组织生产。这一规范全部96项内容中有十项比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还严格。各水厂尽快达标,新建、扩建和改造的水厂应按此一规范设计运作。从2005年至2010年,上海自来水水质应向美国和欧共体目前的水质标准看齐。 专家们说,为达到规划目标,上海必须首先确保黄浦江和长江水源保护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黄浦江上游径流量;同时在全市城乡统筹分配供水水源,保证原水供应质量。黄浦江上游取水地将采用生物预处理手段,使原水氨氮、耗氧量、色度等主要水质指标有明显好转。 自来水厂也将采取一系列改造措施:一部分老水厂要尽快完成加矾加氯自动化、沉淀池及滤池的改造,采用信息化管理;大部分水厂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强化净水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降低出厂水的浑浊度和耗氧量,有条件可考虑采用深度处理工艺。 自来水管网改造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应制定计划逐步对无水泥砂浆内衬的供水管道进行改造。新建工房的入户水管不再使用白铁管;目前正在使用的白铁管也将逐步采用合理的办法进行改造,或者换之以塑料复合管。全市十万余只屋顶水箱也将加强水质、材质和密封性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