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黄河”工程首先从“数字防汛”开始,而作为“数字防汛”的突破口和起点,黄河小(浪底)花(园口)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把该项目建成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水文局党组决定正式聘请刘昌明院士等15名国内著名水文、气象、通讯、防洪、水利专家作为项目顾问,从现在起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咨询和指导。 小(浪底)花(园口)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是以信息自动采集传输为基础、以数字流域平台及现代化会商环境为支持、以气象-洪水-径流预报耦合及预报-调度耦合为核心的现代化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基本实现小花间水文测报自动化,为黄河下游防汛决策和水资源调度管理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预报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该项目还将有力地促进黄河传统水文向现代水文的转变,成为水文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在黄委高度的重视下,水文局经积极探索、多方调研,已对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思路,为保证系统目标和设计的先进性,水文局于9月28日在郑州召开首次受聘顾问专家咨询会。会上,专家们对提交的项目设计任务书的高起点、先进性给予肯定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要充分认识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认识到系统建设的难度,处理好科研与生产运用的关系,现代手段与常规手段并用,技术的先进性与水文的实用性相结合,分批分期进行建设,边建设边发挥作用。此外专家们还提出,在项目建设前期应加强基础工作的研究,认真分析小花间下垫面条件,得出合理的产汇流规律,系统总结过去的手段与方法,然后再进行现代化改造,注重可扩展性、可操作性、高实用性。同时专家们还对项目的设计目标、建设内容等提供了咨询,并详细介绍了与系统相关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 黄委副主任廖义伟出席了项目咨询会,他介绍了“数字黄河”工程的深远意义和小花间暴雨洪水预警预报系统的重要性后,对该项目的先进性、技术路线、水情信息传输时间、预报精度等问题提出了相应意见。局长牛玉国表示,作为“数字黄河”工程示范项目的建设单位,我们将集思广益,采取各种方式倾听收集各方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借助大家的智慧来迈出“数字黄河”工程成功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