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渴望人本设计

2001-10-11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7|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内用来间隔的水泥矮篱和花坛护墙很多,但鲜有建成适合人坐的。   曾经看过一个丹麦的设计展,不像许多展览,看过便忘。留下经久不忘强烈感受的是,以人为本的想法那么自然,如同水的流 ...

  新建小区越来越多,小区内用来间隔的水泥矮篱和花坛护墙很多,但鲜有建成适合人坐的。
  曾经看过一个丹麦的设计展,不像许多展览,看过便忘。留下经久不忘强烈感受的是,以人为本的想法那么自然,如同水的流动一样渗透了所有的设计,从巨大的建筑空间到微小的助听器无不如此。从人出发的设计带来完全不同的效果——你可以从这些产品中清楚地感受到设计者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而生活的温暖、快乐、质量是由无数这种微小的尊重支撑起来的。“居移气,养移体”,通过这些以人为本的设计,人能够潜移默化地学到做人的尊严:自尊和尊重他人。例如展品中有一座广场,路灯的底座以及广场边上的护栏,均设计成低矮宽大的形式,既方便了人坐,又在人的视觉上增强了开阔感。
  反观我们的广场,偌大的广场,很少有让人坐的地方,建造者潜意识里就是不想让人坐,似乎坐在那里“有碍观瞻”。近年又添了一个怪毛病,明明人口众多,密集,却偏要去学那些人口稀少地方的时髦,大造草坪,既要花很多人工养护,浪费淡水资源,还不准人进去,呵斥声此起彼伏。专家们早已论证过,无论在减少噪音、涵养水源、增加绿化,还是在节省成本、降低热岛效应等方面,种树都比种草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更重要的是,种树体现了对普通人、大众的尊重——人可以在树下行走,闲坐,纳凉。
  常听到人们感叹:唉,中国人太多!似乎人不受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人多,所谓“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我不能同意这种保护野生动物的逻辑——因为大熊猫、白鳍豚稀少,所以我们加倍珍惜保护。一切“物”都可“以稀而贵”,人却不行,说起来,恰恰是因为人多了,才更需要尊重人,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安定、快乐的社会。
  我们的病因不在人多,除了体制原因以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传统上儒家讲爱人,但“爱有差等”,按照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亲疏贵贱关系而给予不同的待遇。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种种软件——规章制度,硬件——生活设施、用品,在设计上便常常只照顾了主事者的利益,漠视他人的需要,不是为了让人生活得舒服、方便,反倒给人的存在制造出种种麻烦和痛苦,消耗了我们生活的快乐和能量。
  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坐标点上,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国的设计家,具有文化杂交的优势,可以,而且应该拥有五大设计资源: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中国古典艺术、中国现代艺术,以及中国民间艺术,包括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看了丹麦设计展,我明白了,设计最根本的资源便是人自身。人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和归依地。尊重人,从人的需要出发,满足人性的种种需求,围绕着以人为本来运用这五大设计资源,才能如鱼得水,锦上添花。离开了以人为本这个基础,一切设计不管如何巧智聪明,眼花缭乱,最终也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