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与模式选择(二)

2001-10-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9|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4.进一步发挥西部科技优势,大力开发西部人力资源。   建国以来,西部经过国家几次大规模建设,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金存量和比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如陕、甘、川等已成为在国内属屈指可数的科技大省。但是由于种 ...

  4.进一步发挥西部科技优势,大力开发西部人力资源。
  建国以来,西部经过国家几次大规模建设,积累了数量可观的资金存量和比较雄厚的科技实力,如陕、甘、川等已成为在国内属屈指可数的科技大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西部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脱节,使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的滞后状态形成强烈反差,如象陕、甘这样的科技在省反而成为经济上的穷省。
  为了进一步发挥西部科技优势,开发西部必须实行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产业化进程。西部各省(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划,确定一批科技转化的重点产业,并且从人才、资金予以支持,使其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继续加快成都、西安、兰州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着力培养新的支柱产业生长点,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要注意开发高起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与此同时在进行科技开发方面,还应注意传统产业的改造,协同攻关一批关健性技术,支持国有在中型企业的重组和技术换代。另外,还应注意发展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它是科技与经济相互促进与渗入的一种好形式,既利于国家所办的大所、大院与经济主战场的联系,又使大所、大院中的科技队伍中的剩余力量有用武之地,也可以发挥离退休老科技专家的余热。
  对西部来说,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和劳动者素质偏低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防碍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文化素质低而导致的就业选择狭窄,进入层次较低,已成为农村工业化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提高与区域工业化结合程度的严重障碍,也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着力开发西部人力资源,而开发了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是搞好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等。
  现在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西部要结合“科技兴省”(区)和“科技兴农”,深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在坚持农闲扫盲和农忙对农民进行科技宣传的基础上,办好各类实用性较强的农民技术学校,特别是每一个县都要办好几所农村职业中学;同时应招收一大批定向培养的农村青年到高校深造,为发展西部农村非农产和农村工业提供大量的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中国西部开发模式选择
  中国西部经济开发,既不能照搬东部经济发展的模式,更不能照搬国外经济发展的模式,即使西部地区的不同类型区域,也应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和实际的可能,来选择开发模式。因为加快西部开发,其关键还是要依靠西部各省(区)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只把眼睛盯在上面或外资是不行的。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大胆解放思想,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寻求适合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1.全方位开放模式
  所谓全方位开放模式,是指一要向国外开放,二是要对国内的中东部开放,一是要对西部省(区)之间开放。西部有许多沿江(河)、沿边、沿铁路干线、沿公路国道干线地区,还有若干经济比较发达的内陆中心城市,由于这些地方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交通通讯的便利条件,因此为推动西部开发,应在改革开放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外全方位的开放的力度。
  为此应在已批准的边境开放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设立保税区,在内陆中心城市、在沿江(河)和沿铁路干线城市以及内陆重要航空港增设口岸,在中心城市和交通通讯优越地区建立仓储区和经济开发区,在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南宁等城市,应加快商贸中心建设,促进西部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要以边境贸易为突破口,在发展西部边境地区小额贸易、法人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不同层次有机组合的贸易体系和多渠道发展边境贸易的新格局,逐步开拓西部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以赢得西部在国际分工合作竞争中的主动权。
  利用西部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域特点,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一批旅游度假区,以便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充分发挥“无烟工业”的作用;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旅游景点,在开发建设时应允许对外招标,尤其对一些重要设施建设应和国际水平接近。
  考虑到西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特点,为了加快资源开发,应结合国家级西部若干原材料基地和能源基地建设,逐步放宽外资进入的规模和投资领域的种种限制,允许外资以国际BOT方式承揽勘探、施工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世行货款等形式建立若干国外新技术示范区,强化西部和国际的科学技术交流。
  2.改制改造改组模式
  在西部的工业结构中,老工业基地和三线企业占有绝对比重。这些企业资产规模、设备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西部工业的主体地位和领先水平。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这些企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允许根据西部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争取在“九五”计划期内对这些企业实行改制、改组和改造。
  扩大老工业基地骨干企业和“军转民”的三线骨干企业的股份制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行,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力争经主管部门批准,逐步允许更多的经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向国内外发行债券和股票,为西部吸收更多的国内外建设资金;在国有财产所有权主体人格化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既对国有资产存量、增量、实施监督,又地投资的回收与再投资方向实行管理,从而使国有资本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主体作用,推动西部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为了吸纳更多的西部开发国外资金,继续积极鼓励和招引外国企业家与国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嫁接”组合,允许实行“一厂两制”,或采取控股、掺股等诸多形式,组建一批以资产为纽带,生产、科研、贸易、金融一体化的外向型大型企业财团;允许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向国内外实行招标租赁,或以租赁方式向外商提供闲置厂房、设备、土地等生产基本要素,开展合资合作;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在西部的机械、电子、能源、医药、食品、纺织等行业组织更多的企业集团。
  在西部,对国有大中企业还必须坚持技术改造与资金筹措、资产重组相结合,加快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进程,特别要对传统工业加快技术改造的速度,力争在“九五”时期使西部的骨干企业在技术进步上有一个较在的提高。对因国家明令搬迁的三线企业,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挂帐、冲抵,并应积极帮助它们开发适销对路的民用产品。
  3.资源置换模式
  西部储量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国际企业界都角较大的吸引力,如有色金属、钾盐石油、天然气、煤炭、磷矿、石棉、水能资源等。对这些资源,按其重要性程度可在一定的划定区域内,对规定矿种资源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惯例,进行风险性勘探或开采,或者吸收外资共同开发,按共资金投入量进行产品的比例分配。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西部的资源、市场甚至于产权换取国外一部分资金、技术和项目,既可以满足国家的要求,同时部分产品还可以投入国际市场,又可以为西部开发增加新的资金来源利于增强西部经济发展实力,利地缩小东西部差距。
  与此同时,国家还应在西部配置一批石油、天然气化工、盐尖化工、煤制气及煤化工、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加工等大中型骨干企业,逐步改变西部单纯输出资源的情况。
  4.“东西合作”“西西合作”模式
  这是一种国内地区间的协作模式。国家应通过宏观指导和统一规划,正确引导,促进东西,西西之间按照互惠共利、共担风险、尽量发挥自己优势的原则,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联合与协作,特别是要继续发展以省(区)和中心城市为基础,跨省(区)、市联合的的各类经济组织,例如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西南边境贸易总公司等。
  东西,西西经济联合与协作,要把重点放在跨省(区)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项目上,尽快完善跨省(区)的运输通道、通讯网络,达到改善投资硬环境、促进西部区域经济振兴之目的。同时还要重点发展跨省(区)的布局合理的区域市场,促进商品流通,进一步发展资金、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区域市场与全国和国际市场接轨。
  5.扶贫开发模式
  贫困,是西部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实践,西部的贫困面已大幅度下降。为了进一步发挥扶贫开发的效益,新时期的扶贫开发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开发的形式都必须转型,即从单纯救济型转为综合开发型。
  今后一个时期,西部扶贫开发的基本思路是:以城带乡,以川带山,以富带贫;以基地促产业,以市场促开发,以科技促效益;以改善生产基本条件为主,以综合开发为主,以项目开发主,以集中连片开发为主;坚持大力发展“双优一高”农业和级镇企业为主攻方向。扶贫开发要因地制宜,一是走种养业为基础,种养加相结合的路子;二是走区域性支柱产业的路子;三是走兴办扶贫经济实体,承包开发项目的路子;四是走科技扶贫、智力开发的路子;五是走异地开发和联合协作的路子;六是走放手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路子;七是走劳务输出和移民开发的路子;八是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子。
  另外,在西部必须继续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尤其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扶贫县,遵循“富民、富县”的原则,继续实施综合扶贫战略,还应集中一部分资金和人员组织其到沿海开放地区或边境口岸设置“窗口”,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方式,了解国际市场动向,为西部引进资金,技术和项目牵线搭桥;同时除继续搞好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持外,还应让西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口支援重点扶贫县。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