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着眼点与模式选择(一)

2001-10-15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8|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联合论坛。北京)一、中国西部开发的着眼点   世纪之交的西部开发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17年之后进行的,开发态势与改革开放初期是完全不同的,国际经济背景和国内经济背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纪之交的西 ...

  (联合论坛。北京)一、中国西部开发的着眼点
  世纪之交的西部开发是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17年之后进行的,开发态势与改革开放初期是完全不同的,国际经济背景和国内经济背景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纪之交的西部开发必须实行“国家支持、中东地区支援和西部地区自己努力相结合”的开发战略,在这种“三位一体”的开发战略的指导下,来选择西部开发的着眼点。
  1.克服“瓶颈”的约束,不断完善投资硬环境。
  不断完善投资硬环境,是搞好西部开发的前提和关键。由于西部投资硬环境特别是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外资利用水平和进一步发展,也为国内中东部地区对西部的支援造成障碍。因此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项目谈判失败率远大于东部;大项目很少,小项目相对多;生产性项目少,非生产性项目多;服务娱乐性项目多,技术密集性项目少;投资年限短的项目多,投资年限长的项目少等等。造成西部开发过程中利用外资和国内资金的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克服西部开发的“瓶颈”的约束,中央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同时要强调西部地方政府对发展基础设施的责任,扩大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管理方面的权益;适当调整和改革基础设施服务和基础设施产品的价格,以经济杠杆保证基础设施投资的增殖,为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积累更多的资金。
  为了克服西部开发的“瓶颈”约束,应把交通通讯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西部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重点来抓。“九五”计划期间乃至2010年,铁路建设应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家已斥巨资修建兰新复线、南昆铁路,加快了铁路电气化进程和技术改造,但运能仍然严重不足。应建设陇海线兰州——宝鸡段复线,建成西安——延安——榆林——包头,西安——安康,兰州——武都——广元——重庆等铁路干线,同时为加快新疆的对外开放和边境贸易,应尽快建成库尔勒——喀什——伊宁——阿勒泰铁路,完成新疆“T”字形铁路大动脉的整体方案。西部公路建设应以省会中心城市为中心,按先国道、后省道、再县道的顺序进行建设,努力实现公路的高等级化。目前应加快国道改造,“九五”期间力争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在一些重要区段如兰州——星星峡,成都——乐山,昆明——大理等实现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在中心城市之间应实现公路高等级建设。另外,应进一步发展中国西部的航空事业,扩建并完善以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为中心的西北航空网和以重庆昆明、南宁、成都为中心的西南航空网,使乌鲁木齐和成都为西部特大的国际航空港,增开通往独联体国家中东地区以及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国的航线,还应吸到更多的国内外航空公司加盟西部的航空业。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根据西部的特点进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缺水;西南地区地形复杂雨多水资源相对丰富,滑坡泥石流多。所以西部要通过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来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着手从大通河经青海调水到新疆和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开发黄河上游、长江上游、金沙江等的阶梯级电站,充分发挥梯级电站水库的调蓄功能。特别在西北地区,要大力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既能保证中心城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又保证必须的农业灌溉用水;同时要注意不放松小型水利工程和雨水集流工程建设。
  2、加快西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突破多元经济结构桎梏。
  西部多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使启动农业与非产业之间经济资源对流运动和反馈效应的主动力不够大。这是西部开发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西部经济要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要设法实施多元经济结构的转换,突破多元经济结构的封闭的状态。西部要突破多元经济结构的束缚,原则上讲无非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加强城乡关系的关联度,协调优化工农关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与农村经济发生密切关系,使非公有制经济上档次上水平;另一条是改造现有乡镇企业,新开发一批高起点与地方农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具有较强反哺农业作用的乡镇企业。
  西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改革开放17年来虽然有所提高,但和东部比起来,生产力发展仍处于落后状态。国有经济尤其是国有在中型企业活力不足,集体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经济力量显得很薄弱。从西部经济实力来看,继续推行大力发展国有经济战略是很不切合实际的。而非国有制经济是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的生产经营单位,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在突破西部多元结构中可以承担独特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难以承担的重要角色,特别是容易形成一批沟通城乡关系的新的经济生长点。同时,在西部发展非公有经济,利于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利于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制的形成。
  西部各省(区)都是农业大省,但都不是农业强省,要实施西部多元经济的转换,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要发展非农产业,在条件较好地域要结合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多方面地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把扶贫开发和富民、富县结合起来,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推动了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许多地区农村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要大力发展西部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工业化,就必须依赖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要根据西部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挖掘区域优势,通过“公司十农产”等形式,以种养加为依托,用支柱产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以区域经济发展来推动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进入与参与水平,加强农村工业化对农业经济的前向推动力。
  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西部农村工业化,目前虽然存在种种问题,但它毕竟对西部传统农业的改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部开发中要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乡镇企业是一条必由之路。推动跨越战略,不是要跨东部乡镇实际,而是要借鉴东部乡镇企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结合西部的实际,以崭新战略思想把握潜在机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使西部乡镇企业走初级发展阶段,尽快在结构、效益和速度上跃上新台阶。西部乡镇企业发展要实施跨越战略,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新的产权结构,以增强其生机活力;乡镇企业应通过引进接纳在企业扩散产品,联合办厂,并通过股份制改造,逐步使国有大中型企业与乡镇企业一体化;推动小城镇发展,用经济杠杆促进乡镇个业向小封存镇集中,发挥乡镇企业的规模效益,以利形成农村非农产业的增长带;加速西部农业资源的开发,强化乡镇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关系;对已实施股份合作制工取得显著成效的乡镇企业,应向集团化方向推进。
  3、以资源开发为突破口,集中资金建设若干影响全国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
  西部的相对优热是自然丰富,特别是金属和非金属,能源等矿产资源丰富,储量都相当可观。但是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能源和原材料开发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虽然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一批原材料和能源工业基地,但其规模、效益和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都离国家要求距离尚远。
  由于西部已了积40年开发的材料和能源工业基础,况且又是我国能矿资源富集并且组俣较好地区,因此加快资源开发,建设如陕北神府动力煤基地以及电力、有色金属基地,以硫、磷、盐、煤为原料的化学工业基地,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基地,无论是对西部开发建设,还是对整个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为此,我们认为必须调整西部开发政策,特别是调整原材料开发和能源开发政策。一是要着力改革投资体制,多渠道全方位地吸纳西部开发资金,考虑建立国家和地方各级西部开发银行;还是通过立法等形式鼓励东部和国外投资;二是在促进西部产业优化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下,向东部出让部分市场,继续鼓励并扩在外商以多种形式从事原材料资源和能矿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加工销售;三是在原材料特别是能源开发,应在投资、信贷、税收、利率、价格、外汇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四是应允许在西部成立若干个能源开发的中外合资企业,负责开发吐哈盆地、些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区域以及陕北神府等油、气、煤炭资源,对于某些矿资源,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租赁给国外厂商,以吸引国外厂商在西部从事开发项目。
  另外,西北和西南是我国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水电能源基地。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水电开发,并且水电,火电比例要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应有计划地再发展一批坑口电站,进一步优化电力能源结构。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