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一龙管水”显神威——淄博引黄供水“半拉子”工程复活记

2001-10-17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99|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9月28日的淄博处处都洋溢着欢乐,这一天是注定要载入山东省治水史册的。   一个已停工7年的引黄“半拉子”工程,复工后用了11个月便建成通水,用1.5亿元资金盘活了8亿元存量资产,创造了山东省水利建设史上的 ...

  9月28日的淄博处处都洋溢着欢乐,这一天是注定要载入山东省治水史册的。
  一个已停工7年的引黄“半拉子”工程,复工后用了11个月便建成通水,用1.5亿元资金盘活了8亿元存量资产,创造了山东省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理顺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滚滚黄河水正在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保障。
  理顺体制,“一龙管水”
  淄博是个严重缺水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淄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为13.34亿立方米,年平均实际用水量为14.34亿立方米,年超采地下水近1亿立方米,导致主要水源地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淄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淄博市引黄供水工程于1990年3月开工建设,而到1993年6月被迫停工。这一停就是7年多。停工期间,政府背上了每天10多万元贷款利息的包袱,每年还要拿出400多万元负担引黄供水工程指挥部200多人的工资、办公经费及设备维护费等。另外,市里曾两次向市民借款用于引黄供水工程,停工后,群众议论纷纷,每年“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质询,大大影响了政府形象。
  工程为何会停工?
  记者了解到:引黄供水工程需要在桓台县境内建一个新城水库,正好与滨州市的邹平县某村相邻,但这个村拿出了有关条例,坚决不同意在此建水库。
  可是事实是,已经竣工并正在运行的新城水库的位置与原来的位置相比,仅退后了几百米,依然在县界五公里以内的范围内,依然与有关条例不符,但却可以开工建设。复工之日,邹平县的这个村还专门派代表前来祝贺。
  在淄博市委、市政府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一位淄博市委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感慨:理顺管理体制,实行“一龙管水”是这次工程复工的关键。过去,为了协调工程中出现的矛盾,淄博市委、市政府出面解决不了,甚至省里有关部门出面也解决不了。现在,这个工程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政府不用出面,矛盾一下子就解决了。
  据记者了解,引黄供水工程指挥部原属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挂靠在城建,不归水利部门管理。1999年底,已经经历了四任书记、三任市长的淄博市委、市政府决定复工建设引黄供水工程,第一件事就是理顺管理体制。该市将引黄供水工程指挥部人财物全部划归市水利局,由水利部门统一规划管理水资源,实行“一龙管水”。
  体制一变天地宽。淄博市水利局按照团结治水、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转变思路,通过山东省水利厅、滨州市水利局、邹平县水务局,新城水库的边界纠纷问题很快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引黄方案也得到了优化。如将原方案中只用新城水库调蓄,改为新城水库(1000万立方米)和大芦湖水库(2028万立方米)联合作为调蓄水库,可满足120天以上连续供水需要,不仅增加了蓄水量,而且为供水上了“双保险”。
  对于水资源管理体制,一位世界银行的咨询专家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现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不足以应对缺水和水污染的挑战。改革“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山东引黄供水工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成功实践。
  10年与11个月的比较,为“一龙管水”作了最深刻的注解。
  创新机制,市场化运作
  长期以来,我们在水资源工程建设和运营中,普遍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或是建设资金不足,拖延工期,或是缺少运营资金,工程建成后不能发挥效益。关键是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
  淄博市引黄供水复工工程从复工一开始便引入市场机制,筹集运作建设资金。引黄供水工程的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水源部分,在高青县境内成立引黄供水管理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法人,负责水源部分的建设、管理及通水后的经营;二是供水部分,市里成立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供水工程建设、管理及经营。复工建设至少需要1.5亿元资金,缺口巨大。该市按照“谁受益、谁借、谁用、谁还”的原则,以两个项目法人为主体,向财政和金融机构借款。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两个项目法人牵线搭桥,卸掉了筹措资金的包袱。结果是除政府无偿投入3000万元外,其余全部用的是国债和贷款。由于资金使用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利益,企业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和投资效益。与此同时,用水大户齐鲁石化公司已明确表示,同意将引黄供水工程贷款的本金6550万元债权转为股权。
  另外,在引黄供水工程建设中,他们积极探索水权、水价、水市场的运行机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着力解决供水工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我们引入市场办法,将福利水变成了商品水、订单水、效益水,解决了引黄供水工程后顾之忧。”在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绍臣拿着三份正在起草或已经签订的合同告诉记者。
  第一份合同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与高青县引黄供水管理处的:双方确定每吨水的价格,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从高青县引黄供水管理处购买黄河水,日供水量30万吨,达到地面水二级以上水质要求。
  第二份合同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与用水大户齐鲁石化公司的:齐鲁石化公司以每吨2元的价格,每日从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购买15万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第三份合同是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与市自来水公司的:市自来水公司以每吨2元的价格,每日从市引黄供水有限公司购买10万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订单水”产权清晰,利益直接,激发了建设单位的积极性。“早一天通水,就多50万元收入。”在引黄供水工程有限公司采访,许多职工对记者说。也正因为这样,从春节到现在,他们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日夜奋战在引水第一线。
  10年工程11个月建成,质量如何?
  当你沿着供水工程走一圈,就会发现引黄供水工程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工程质量也非常过硬。
  引黄供水工程从计划复工这一刻起,工程建设就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全面实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对全部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共签订施工合同108份,节省工程投资近5000万元(与标底相比)。业主还专门聘请了省、市的水利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现场监理,实行了施工单位自检、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和监理单位负责总监理三级监理制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另外,他们还狠抓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各施工单位将施工计划、工程进度每5天一报,做到动态控制。引黄供水管理局在全省第一家实行设备检修监理,使设备检修有了质量保证。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积极配合监理公司,搞好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避免了为赶进度而影响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工程即将全面竣工的时候,淄博市政府又颁布实施了《淄博市引黄供水管理办法》,为保证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提供了法规保障。
  采用新技术,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为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他们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城水库泵站,投资500多万元引进了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西门子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光缆、画面分割器、监视器等现代化设备组成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变电站、泵房等许多岗位变成了无人职守岗位,控制室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也正因为如此,供水公司原需定员700多人,现在200多人就可完成全部任务。
  新城水库土坝施工需挖土150万立方米,按常规需要4个月以上时间,其中最耽搁时间的是检测。而采用新测量办法,施工过程中用“核子密度仪”即时检测,提高了工程质量,还节约了大量时间,仅用1个月就完成新城水库土坝施工任务,被省水利专家称之为“新城速度”。
  更为可喜的是,这个工程从复工之日还考虑了与今后国家的“南水北调”、山东省“西水东调”等工程的衔接,形成了一个工程、多种水源的格局。
  体制一变全盘皆活。体制的力量在淄博引黄供水工程中得到了最有力的体现。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