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城市公园路在何方

2001-10-22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8|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关于城市公园的性质,以及它在城市功能中的定位,它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探讨和关注的热门话题。   什么叫公园?公园即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 ...

  关于城市公园的性质,以及它在城市功能中的定位,它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一直是近年来人们探讨和关注的热门话题。
  什么叫公园?公园即城市中具有一定的用地范围和良好的绿化及一定服务设施,供群众休憩的公共绿地。
  公园的林木、绿地和山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共同财富。
  享用大自然的清新和绿茵是人们的生存权利,人的生活需要从大自然里去寻求欢乐、舒适和恬静。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公园是一种资源,人们对其“共享率”的高低反映出资源利用率的有效程度的大小。它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是一种无价的公益事业。可是,近年来,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概念改变了城市公园传统的管理结构和模式。出现了一次性票价过高,园内又形成多层“园中园”的管理局面。原本令人想往的“一步一景”,变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一步一卡”。
  在卡掉了人们包中的钞票的同时,也卡掉了人们的游兴。
  过去那种每日饭后茶余都能到城市公园里漫步、小憩、游戏、读书看报的习惯在市民的脑海中已成为了一种美好的回忆。人们也只有在节假日花上一笔相对国内市民收入可观的费用,偶尔才能到公园里去玩一玩。当地市民因收费过高而望园兴叹失去了观赏享受大自然这美的权利,外地游客作为“一次性的消费”也很难再作回头客。
  这种城市园林绿地的“空置率”无疑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无形的浪费,大自然对人的厚赐,因人类自身的原因而放弃,也就是说“经济效益”冲击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对于城市公园的票价问题,尤其是票价过高,涨幅过大的问题,全国各地的状况基本相同,市民和游客的意见都比较大。人们抱怨公园不姓“公”了,不少人建议“开放绿化”,公园“不设防”,学习国外对公园等景点不收门票的做法。
  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一方面是公园管理部门经费紧缺,缺乏自身改造能力和更新能力,只有靠不断上涨的门票收入来寻找支撑点。另一方面又是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与门票价格之间的不平衡,形成一个怪圈,一个难解的结。
  以贵阳市的四大城区公园为例,黔灵公园和河滨公园完全处于市中心内,是市民休闲、娱乐、健身、学习的理想园地,也是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科普知识的最佳场所,原来公园内的“英语角”,对市民就大有裨益,其功能已远远超过了休闲娱乐的范围。
  可以说,贵阳的黔灵、河滨两大公园,是城市的“中心花园”,花溪、南郊、森林三大公园,是城市的“后花园”。
  它们构成了贵阳市“山水城市”的框架,是让城市充满绿色、繁花、鸟语、秀水、阳光和新鲜空气天然大空调器,它们的利用率的高低,保护程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市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优劣。多年来,贵阳的城市公园为全市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可是,由于长期来公园的收入主要靠门票,而门票价格偏低又制约了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政府的财政拔款又杯水车薪,于是,城市公园惟一的选择就是提高门票的价格。
  2000年,贵阳市各公园门票大幅上涨,黔灵公园从每人每票2元涨到了5元,河滨公园由1元涨到3元,森林公园、南郊公园由1元涨到3元,花溪公园也涨到5元。如果遇到公园内开展什么活动的话,门票涨到每人8元。
  显然,门票的大幅上涨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反响,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工人、农民、学生特别是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被挡在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公园门外。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的市民,逛一次公园没有数十元至上百元的不行的,这还不包括一些昂贵的“园中园”的特殊景点的参观游玩、划船、乘坐游乐设施之类的消费。
  据报刊介绍,国外许多先进发达国家对国家公园、艺术宫等游览点都不是收门票的。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城市如长沙、宁波、广州等地也率先对一些城市公园实行免票入园,这无疑是一种“与国际接轨”的举措,深收广大市民的欢迎。
  广州市人民公园2000年免费向市民开放以后,赢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带动了旅游、餐饮等多元消费。其实,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整体来说,门票收入仅是旅游经济的“小头”。随着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许多产业的兴起,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旅游经济变成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这才是旅游业的“大头”。
  因此说,仅在提高门票价格上打主意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吓跑了游客无异于杀鸡取卵。从宏观上来看,长远上来看,免收门票是吸引游客的最好手段,这是一种新的经营观念。
  何况,门票上涨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再怎么涨,也满足不了城市公园的巨大开支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从这点上来讲,政府应根据公园的公益性质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投入,从整个城市经济的角度来通盘考虑城市公园的经济效益问题。应对“以园养园”,公园独立核算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分析和论证。如果没有财政的支持,城市公园靠什么来解决人员开支、花木养护、古建筑修缮、动物喂养等等问题。即使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减少开支,也难以填平门票收入的缺口。因此,应当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开放公园带来的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对城市公园加大财力的投入。
  我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大国迈进,为了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要营造一个文明的旅游环境,从各方面养成讲文明,讲道德的风尚,同时要规范旅游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建立城市公园管理的详细法规,约束公园管理部门和游客的行为,提高城市市民的总体素质。
  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城市中还存在与“开放园林绿化”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2001年5月1日,成都市免费开放了成都市新华公园,结果短短几天内,公园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三千多平方米草坪遭到践踏,千余盆鲜花被损坏或不翼而飞,不少树木被折断,玻璃钢椅子和指示牌被破坏,垃圾遍地……公园损失10万余元。
  城市公园要真正成为市民陶冶情操,培养文明素质的公共场所,还应从管理与教育上加大力度,从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上加强新闻的宣传力度和舆论的监督力度,采取从重处罚的手段教育和对付极少数缺乏社会公德的人,让广大市民养成自觉爱护一草一木,遵守法规法纪的良好习惯,摒弃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让城市公园在为市民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为拉动城市旅游业、商业等相关经浊的发展作出贡献。
  这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行为,只有这样,开放城市绿化,免票入园才能达到“双赢”,才能入让公园成为培养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绿洲”,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