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城市需要新陈代谢

2001-10-1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59|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北京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和遗迹应该认真保护,但很多地方的老房子和老街巷将要改建和改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物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原先是现实的合理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出现新东西。 ...

  “北京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和遗迹应该认真保护,但很多地方的老房子和老街巷将要改建和改观,这是不可避免的。事物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原先是现实的合理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却会成为不合理的,因而出现新东西。北京旧城也是这样。我不会因为北京出现新东西而痛心疾首。”
  城市有两个最主要的要素:一是房屋,二是道路。北京原有的四合院,是木结构的平房,大不了,也高不上去,所以过去都是横向扩展,占地很大。许多老四合院,过去是一家一族使用,现在已成大杂院,居住条件极差。能拆了旧四合院再盖新的四合院吗?一般不行。四合院这种形式,早已不适合今天中国人的居住需求了。
  有人说北京城经受的是“建设性的破坏”,这句话说得俏皮,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事实是凡建设都带来变化。即使在荒山野地进行建设也会破坏原来的自然面貌。因此要具体分析建设的是什么,破坏的是什么,要衡量利弊得失,精细评价。西方的“罗马俱乐部”曾反对发展,提出世界要“零增长”的主张。西方国家发展了几百年,可以不增长了。而发展中的中国才刚起步,能够“零增长”吗!对于我们,“发展是硬道理”,北京城也不可能“零增长”。
  很多人大声赞扬巴黎等欧洲首都在保护古都风貌方面做得好,意思是要北京向它们取保护古物古貌的经。是的,这些首都城市现在很重视保护文物建筑。但是不要忘了,巴黎、伦敦、罗马这些城市能够担负现代大国首都的功能,又有良好的面貌,是由于这些城市在过去几百年中施行过了剧烈的改造。它们原先也是充满着木头房子和狭窄弯曲的街巷,没有卫生设施的中世纪城市。可是从资本主义萌芽发生的文艺复兴时期起,这些中世纪城市开始了改造的进程。要说学习巴黎、伦敦、罗马的经验,就要包括改建改造的经验。
  北京的情况同欧洲那些首都不一样,清朝二百六十多年,北京城基本保持明代旧样,不过是把汉、回人民赶到城南,内城只住满人,加建了一些王府,添了几座喇嘛庙之类。近二三百年中,西欧那些首都从中世纪变为近代化城市,接着又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同一时期,北京城和整个中国却好像睡着了。
  1947年,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编过一本《北京都市计划设计资料第一集》,其中写到“北京城市之规划,虽有伟大之艺术价值,光荣与悠久历史,然以建筑年代遥远,今古异宜,已不能完全适应近代都市之需要,乃渐呈没落之象”。这是很全面很中肯的评价。“建筑年代遥远,今古异宜”就是说,当时的北京城还基本上保持着中古时期的面貌和物质水平,已不适合20世纪的需要。我们在把北京城同巴黎、伦敦比较的时候,不能不顾及这些历史差异。
  老胡同、老四合院有历史价值,有艺术价值,不能完全消失,怎么办呢?我赞成市政府提出的选择较好的有保护价值的一些片、一些街区,作为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特别地加以保护,维持旧有面貌。这是比较好的办法,希望能取得好的成绩。
  至于文化,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传统文化也有新文化。现在的北京既有京剧,又有芭蕾舞剧,既有民族音乐又有贝多芬和流行音乐。既有中式服装又有西式服装,而且中国已成了世界上穿着西装的最大国家。改革开放已使我们抛弃了凡事大一统和定于一的观念,文化已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建筑也是如此,城市风貌也是如此。现在不是清朝,北京城也就恢复不了清朝的局面和风貌。但北京始终还是北京,想学天津都学不像,哪里就会变成纽约或香港呢!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