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0日下午,有两个来自秦皇岛的“大家伙”进入合肥市,停在了该市中市区的蔡大塘垃圾转运站,并引来了众多好奇的围观者。至此,地处居民区中,属省城规模最大、也“为害”最大的垃圾转运站蔡大塘垃圾转运站逐步迈入“下岗”行列。 这两辆载重八吨的后装压缩式垃圾车,由该市市容委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购进,每辆车加上入户等费用约需40万元。 从理论上说,在正式启用后,这两辆车每天大约可以转运五六十吨的垃圾,相当于现在蔡大塘垃圾转运站日处理垃圾量的三分之一。 市容委一人士介绍,蔡大塘垃圾转运站是现在合肥市内垃圾清运量最大、服务半径最大、建站时间最长的垃圾转运站。它起初只是一个水塘边的露天垃圾存放点,周边并没有住宅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这个垃圾站周围居民日渐稠密。由于该站平均每天要处理150吨以上的垃圾,作业时间较长,日常产生的噪声、烟尘、臭气及招来的蚊蝇等,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家的窗户平常都不敢打开。附近一个小商店的店主说,他的店有时候尤其是夏天,生意特别差,因为臭气冲天、蚊虫乱飞,没人愿意到他的店里来买东西。这一问题也引起该市郭万清市长等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他们要求该市市容委尽快解决此事,争取在明年底以前,使包括蔡大塘垃圾站在内的一环路以内的垃圾转运站全部废止。 有关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合肥市每天所产生的大约200吨的生活垃圾量来看,要真正实现废止中转站,完全由汽车定点转运,还至少需要再购置6台这样的车。如果计划能顺利实现,至少在人烟稠密的一环路以内,垃圾站对市民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将很快成为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