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北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通过审定并公布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正式向外界公布通过建设部的审定。 吴良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京津冀北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的主要宗旨是从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高度,审视首都圈的发展,以整体的观念探讨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中的问题,为国家制定这一地区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研究基础。 京津冀北地区是指由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统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以及石家庄等城市部分地区,中心区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 解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京津冀北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成就斐然。但是,对比国内外大城市及其区域发展新的趋势和京津冀北地区现状,可以发现,京津冀北地区仍然存在着诸多发展的问题。 首先,京津冀北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大城市与周边的区联系薄弱,省市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整体战略;加之区域环境问题严重,城市发展空间有限。其次,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北地区尚未形成有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的发展模式,特别是京津冀北地区城市不够密集,不够开放,在空间上依然是分隔、封闭和被割裂的地区;大城市对区域的辐射作用不强,导致区域发展动力不足、速度不快。再次,与国际大都市相比,由于世界范围内城市竞争加剧,城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许多世界大国都纷纷重视其首都地区的城市发展对提高和促进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地位的作用,重视以综合的发展途径来提高区域环境质量,建设适宜居住的城市,进而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京津冀北地区受前述问题的制约,面临着如何应对周边地区、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严重挑战的重大问题。 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京津冀北地区空间发展的一系列建议。建议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成功加入WTO,特别是申奥成功,应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挑战,北京作为世界的人口大国、政治大国、文化大国和经济实力急剧崛起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应该将城市的战略定位为世界城市,为参与国际竞争、世界政治、文化活动和国际交往,奠定必要的基础。 报告还建议:北京的发展要立足于更大的空间范围,要综合京津冀北的区域力量,共同推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努力。对此,当前迫切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机制,要研究成立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组成的有力和务实的区域协调机制。北京和天津应带头成立大北京地区城市共同体,根据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交通、生态、环境、水资源、产业结构),建立专题研究委员会,寻找两市一省的共同利益。 北京、天津、河北的有关城市应根据新的形势,对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战略调整,制定行动计划。中央有关部门也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京津冀北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协调;制定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京津冀北土地、资源的统一开发、经营与管理;统一协调两省一市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规范、控制和引导,共同推进实施建设大北京地区世界城市的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