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江苏如皋如城人一片欢天喜地。人们纷纷以张贴标语、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献计献策、解解囊捐款等形式表达着一个共同的心愿;热烈欢呼他们盼望已久的千年内外古城河治理工程分工!大力支持这一民心工程的实施建设! 人们在欣喜激动之余,也没有忘记为此工程实施而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政协,都说:“政协发挥了大作用!” 如皋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如城内外城河的形成始于隋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现全长6299米,在全国城市中也极为罕见。千余年来,如城人曾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将她喻为在少女脖子上的两条“金项链”。可近10多年来,大量的生产、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城河,加上少数居民随意向河中倾倒垃圾,使得内外城河污染严重,河床抬高,河道淤积,杂草丛生,河水浑浊,臭气冲天。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城市交通,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如皋的对外开放形象,成了如皋对外招商引资的一大环境障碍。如城市民对此议论纷纷,意见纷纷。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纠纷不断,人民来信来访也日趋增多。早在1988年该市政协委员魏元菊等就体察民情民意,提出了关于治理内外城河的第一件提案。 10多年来,委员个人提案、联名提案就达100多件,20多人次,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治理内外城河,还如城一片俊水绿地,还市民清新舒适环境。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经费的限制,如城人治理内外城河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广大市民对整治内外城河的呼声越来越高,反映也越来越强烈。市政协委员顺乎民意,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委会上,曾有57人联名提案强烈呼整治内外城河,打造如皋新形象。根据委员们的提案,去年,市政协领导曾多次与市建委、环保局等部门领导协商,组织委员进行实地视察和赴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常委会进行协商讨论,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调查考察报告,提出了“顺乎民意,下决心治理内外城河”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市委书记蓝绍敏非常动情地说:“治理内外城河是广大政协委员和广大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内外城河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流,我们将无法面对历史,面对先辈,也无法向广大政协委员和广大市民交待!”市长陈惠娟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整治内外城河的重大任务。接着,很快成立了“内外城河整治开发指挥部”及其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了整治内外城河的规划。规划决定,计划投入1.37亿元,分期分段整治内外城河,到2003年底前,将内外城河建成具有防洪、排涝、景观、旅游功能,集城、池、园、路、景于一体,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风光带;内城河河水清澈,杨柳指岸,小桥流水,四季花开,充满民俗风情;外城河河中能游泳、荡舟,河边晨练、散步、垂钓;根据内外城河的特点,结合现行条件,因地制宜地余地同多层次的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河为线,以景为点,挖掘沿河古迹,使城河风光带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并以此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城市经济,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日前,如城内外城河整治工程已举行开工典礼。人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两条生生不息、流淌了上千年的古城河将重视昔日风采,两条精美别致的“项链”将环绕古城,更加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