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世界建筑界赫赫有名 他是纽约世贸中心5名设计师中唯一的健在者 他一度反对建摩天大楼 他目睹亲手设计的世贸大楼坍塌 他阔别故乡半个多世纪…… 京报网温州专讯纽约110层世贸中心大楼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坍塌了,世界最高建筑的毁灭给人们心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11月3日中午1时许,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大楼5名设计师中唯一的健在者王昭藩先生,在阔别了家乡约半个世纪后终于踏上了家乡温州的土地。在机场出口,王昭藩先生和来迎接他的亲属紧紧地抱在一起,感慨地说:“48年没回来了,感觉就像昨天。”面对记者迫不及待的问题,王先生说:“我想说的话太多了,太多了,我的脑袋里有很多想法,就想和家乡建筑界多交流交流。” 他亲手设计却从未进去过 今年71岁的王昭藩是温州乐清市乐成镇人,著名的建筑学家和画家,现定居台湾。1931年出生在杭州。15岁那年,他跟随父亲、著名农学家王益滔去了台湾,1951年就读于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1964年赴美攻读硕士。获得建筑硕士学位那年,他的毕业作品———关于“螺旋形城市”的设计图获得纽约世贸中心主建筑师,日本人山崎石的好评,山崎邀请他参与世贸中心的设计工作。他参与了两座大楼的整体设计,还单独设计了地下层电梯和一楼天花板等。 然而,令王昭藩终生遗憾的是他从来没有去过他亲手设计的“超级建筑物”,1973年世贸大楼竣工那年,他受台湾有关方面的邀请,返回台湾任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几十年来,他创作了许多建筑设计名品,并获得建筑金鼎奖。其中包括纽约世贸中心、哈佛大学教学医院和台湾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等。 目睹飞机撞楼伤心流泪 “9月11日夜,我正在台北的家中作画,客厅里开着的电视机传来飞机撞楼的画面,当时我没在意,还以为是电影,但解说员的声音令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拿出一页页设计图纸反复地看,又在客厅内来回踱步,最后,一个人穿着汗衫喝了半夜的闷酒,一边喝酒一边流泪……” 王老至今还保存着世贸大楼的设计图纸,讲起世贸大楼他依然激情澎湃。 作为建筑设计师,世贸大楼是王昭藩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他和同事几年的辛劳设计成果。经历了30余年的风雨,大楼仍然完好,然而却毁在恐怖分子手中,没有比这更残忍的了。 他并不赞成建超百米高的楼 王昭藩坦言,自己并不赞成建那么高的楼,是纽约当时的政府使然。他认为,超过80层的高楼对人们心理会带来很大压力,容易造成恐慌、紧张感。而且当时大楼建好后,就曾碰到80层以上没人要的问题。王先生一边说,一边拿着手中的筷子立在桌上解释给周围的人听。“这是100层的高楼,每当遇到大风时,建筑体会作波浪式的扭动,如果100层左右的房间内挂有一只吊灯,它会产生大幅度摇摆,人置身其中,往往感觉害怕”。 最近,一些媒体在讨论世贸大楼是否须重建的问题。对此,王老先生说,按照美国人的思维,重建的可能性极大,可能建一座纪念馆,也可能重新建一座摩天大厦。如果还让我来设计,那我绝不会再选择超高层建筑,因为这种工业社会的产物现在暴露出的弊端太多,能源浪费,不利于环保,更不利于人居住,摩天大楼的象征性大于实用性,如今它又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但一个大型建筑项目受执政者的干预太大,设计师有时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作为一个严谨的大师,王老保留了对世贸大楼的个人评价:“在尺度上,创造如此高的建筑物,使用如此多的材料,创造如此多的人工环境,产生如此多的废物,创造如此大的广场,却显得大而无当,毫无人性。一切只为了在此16英亩土地上集中13万人。它的确是纽约的标志,但在尺度上是否值得成为人所应用的环境?我只觉得前提必先建立,否则白费功夫来处理,就没有任何好的解决方式,那也是徒劳无功。” 王先生接着又阐述了一些不赞成超百米高层的理由,比如:双子大楼每天容纳14万人进进出出,空间密集度小;停车场每天至少要接受1万多辆车,交通负荷重;每天产生垃圾50吨以上,环境卫生问题突出;万一出现紧急情况,疏散不够及时等。 他愿为家乡建设出力 温州正在筹建高达68层的世贸中心,承建方副总经理陈锡强昨天慕名向王老请教高楼建筑上的技术问题。一听说温州也要造世贸中心,王老开怀大笑:“我很愿意解答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王老还欣然同意担任“温州世贸中心”名誉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