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讯(记者贾宝良)方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基地———上海外高桥国际物流基地日前启动建设。未来10年,这里的国际物流量将达到年均2000万吨,年进出口货值可望跃上400亿美元的巅峰,从而成为亚太地区的“三大中心”———货物采购中心、配送中心和中转中心。 现代物流,堪称21世纪全球产业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应运而生的标志性产业。本市在“十五”规划中,将现代物流列为重点发展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并将外高桥保税区列为重中之重。有关人士坦言,发展国际物流业,上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雄厚的外向型经济优势。作为东北亚地区的主枢纽港之一,上海拥有外高桥港区、两个国际航空港以及将要建设的深水港;近年来的对外开放,吸引了220余家跨国公司和上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云集上海。而建设现代化国际物流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已有11年探索实践的经验。封关运作的7.52平方公里区域内,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多个投资项目,其中在国际贸易、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和仓储物流领域,集聚了包括70多家跨国企业在内的3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以及500多家仓储物流企业。“十五”末,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标箱,其中外高桥港区就达500万标箱。无论是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或产业规模,均为发展上海的国际物流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加快外高桥国际物流基地的启动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努力营造符合国际通行惯例的大环境。日前,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明确告示外国投资者:从现在起,除了政府明文公开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之外,将不再有管理或限制区域经济活动的所谓“内部文件”,一切经济运行规则均公开化、透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