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美国世贸中心五大设计师中之一―王昭藩访谈

2001-11-8 08: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66|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  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震惊了世界,数亿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现场直播,目睹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悲剧,而在这其中,一位71岁的中国老人的心在哭泣。当晚,他喝啤酒一夜无眠:世贸中心大楼倒塌的画面不断闪现在脑 ...

  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震惊了世界,数亿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现场直播,目睹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悲剧,而在这其中,一位71岁的中国老人的心在哭泣。当晚,他喝啤酒一夜无眠:世贸中心大楼倒塌的画面不断闪现在脑海里,泪水流满面。
  这位老人就是1965年世贸中心大楼5位设计师中唯一的中国人,著名建筑师王昭藩教授,同时,他也是这5人中唯一的健在者。当年,在接受这一“最奢华的大楼”设计工作时,他年仅33岁。
  作为建筑师,亲眼目睹自己一生的骄傲,在短短数分钟内,以一种灾难性的方式毁灭,这种痛苦的复杂滋味难以用言语描述。
  王昭藩向记者述说
  世贸中心的几万张图纸都是用手绘出来的世贸的每张设计图都是用手画出来的。下午3点,记者终于等到了王老有空闲,与一身休闲装的王昭藩教授单独聊天,因为“9.11”事件,他的此次浙江之行被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围追堵截”,重返故乡显然让他心情颇好,和记者见面后,他的第一句话是,“我的耳朵不太好,你提问的声音要大点呀”。
  话题当然是从世贸中心开始的。
  王昭藩是温州乐清市乐成镇人,1931年出生在杭州。15岁那年,他跟随父亲、著名农学家王益滔去了台湾,1951年就读于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1964年赴美攻读建筑硕士。
  获得建筑硕士学位那年,他的毕业作品————关于“螺旋形城市”的设计图获得纽约世贸中心主建筑师、日本人山畸石的好评,山畸邀请他参与世贸中心的设计工作。“接到获准参加世贸大楼设计的通知是在一个周五,电话突然响了,好消息传来的时候,大家都不敢相信,因为预算的”零“实在多得离谱,后来,秘书特地打电话去纽约港务局核实,对方回答说,没错,一座塔就是十亿美元。
  回忆起这段经过,王昭藩感慨万千:那晚上,全体员工狂欢庆祝,所有的人都喝醉了。
  当时,除了参与两座大楼的整体设计,王昭藩还单独设计了地下层电梯和一楼天花板等,那时电脑还不多,一张张设计图都是用手画出来的。
  他还特地把地下层电梯设计成人走上去才会动的节电电梯。
  “如今,这些都白费心思了。”聊着聊着,终于又聊到了“9.11”,这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了。
  昨天,王昭藩教授偕夫人从台湾回老家浙江省乐清市探访。在当地有关部门的要求下,他将于今天下午在温州市举行一个“纽约世贸中心构造与设计”报告会,参加者包括当地的建设、规划部门专家和在校大学学生。
  据称,为了这次报告会,王昭藩先生带来了大量珍藏的世贸中心原始图纸,并将用幻灯片详细透露介绍设计纽约世贸中心的经过。此外,他还将为温州即将建造的世贸中心的设计工作担任顾问。
  昨天下午,在报告会前一天,记者赶赴温州乐清,独家采访了王昭藩教授,他向记者透露了纽约世贸中心建造的详细经过和结构特点,更声称,“如果再要他建世贸,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尺寸都在我脑子里”。
  述说悲愤的心情2没想到当年的玩笑竟成了现实
  记者坐在王老面前聆听老人的诉说:“9月11日夜,我正在台北的家中作画,客厅里开着的电视机传来飞机撞楼的画面,当时我没在意,还以为是电影,但解说员的声音令我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拿出一页页设计图纸反复地看,又在客厅内来回踱步,最后,一个人穿着汗衫喝了半夜的闷酒,一边喝酒一边流泪……”“当年设计世贸中心模型的时候,一个美国小伙子曾拿了个小飞机模型插到大楼上,被我喝止,他当时嬉皮笑脸地说,some?day.”
  “谁想到,竟给他说中了。”说这话的时候,王昭藩表情很痛苦。谈起大楼倒塌的情景,王昭藩对记者说,自己一开始很奇怪:怎么塌得这么快?后来,把所有的图纸找出来看,才想起来,当时为了节约时间,所有的梁柱都是先在工厂里做好,再拿到工地拼装的,到了高层,因为考虑到高度问题,楼板很薄,梁柱都是小钢梁,整个支柱都在外墙,经火一烧,内部先软化掉落,层层积压,就向里面塌陷了。
  王昭藩告诉记者,当初设计时,其实也考虑到耐撞力。只是没想到恐怖分子,竟然用大型客机往上撞。而且对高楼很有研究,不但知道钢架遇到热会垮掉,而且知道整栋大楼最脆弱的地方就在上半部,连撞击的楼层也都计算好了,显然是经过了精心策划的。
  1973年世贸大楼竣工那年,王昭藩受有关方面的邀请,返回台湾任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几十年来,他创作了许多建筑设计名品,并获得建筑金鼎奖。其中包括纽约世贸中心、哈佛大学教学医院和台湾高雄市文化中心等,然而,令王昭藩终生遗憾的是因为他本人有恐高症,所以他从来没有登上过他亲手设计的“超级建筑物”。
  如今,他只能把自己学生以前拍下的世贸照片用电脑绘制成一幅幅图画,以此作为纪念。不过,王昭藩仍引以为豪的是,“大楼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我脑子里,如果要再建世贸,一点问题都没有。”
  我不赞成建超百米高的楼
  记者感受到王老此行的心情。阔别55年,再次踏上故土时,王昭藩才真正感到近乡情怯。
  如果没有发生“9.11”恐怖事件,许多乐清人可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出色的同乡。
  从1937年至1946年,王昭藩在乐成镇南岸村度过自己的童年生活,并完成小学和中学的大部分学业,1946年随父赴台。
  昨日上午,王昭藩回到乐成镇南岸村,面对故土,面对血脉相连的亲人,眼角开始慢慢湿润。
  到达南岸故居已是中午时分,王昭藩看着依然十分熟悉的一草一木,不禁感慨万分:“我真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只是乡音大改,而且连老头相见也不相识了。”他在村头巷尾走来走去,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他还记得屋前的大槐树、樟树、水井,可惜都不复存在。他还找到一个墙洞,说这是自己小时候藏贝壳的地方。吃饭时,他高兴极了:“我又一次用上家乡的瓷碗,这些河蟹、花蚶,55年了,我都没有吃上。”
  说到建高楼,王昭藩向记者坦言,自己并不赞成建那么高的楼,是纽约当时的政府行为。有恐高症的他认为,超过80层的高楼对人们心理会带来很大压力,容易造成恐慌、紧张感。而且当时大楼建好后,就曾碰到80层以上没人要的问题。
  王昭藩一边说,一边比划着解释给记者听,“这是100层的高楼,每当遇到大风时,建筑体会作波浪式的扭动,如果100层左右的房间内挂有一只吊灯,它会产生大幅度摇摆,人置身其中,往往感觉害怕”。
  对此,最近一些媒体在讨论世贸中心是否须重建的问题,他分析说,按照美国人的思维,重建的可能性极大,可能建一座纪念馆,也可能重新建一座摩天大厦。
  他说,如果还让我来设计,那我绝不会再选择超高层建筑,因为这种工业社会的产物现在暴露出的弊端太多,能源浪费,不利于环保,更不利于人居住,摩天大楼的象征性大于实用性,如今它又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目标。
  作为一位严谨的大师,王昭藩保留了对世贸中心的个人评价:“在尺度上,创造如此高的建筑物,使用如此多的材料,创造如此多的人工环境,产生如此多的废物,创造如此大的广场,显得大而无当。一切只为了在此16英亩土地上集中14万人。它的确是纽约的标志,但在尺度上是否值得成为人们所适用的环境?我只觉得前提必先建立,否则白费工夫来处理,就没有任何好的解决方式,那也是徒劳无功。”
  “此外,世贸中心大楼每天容纳14万人进进出出,空间密集度小;停车场每天至少要接受1万多辆车,交通负荷重;每天产生垃圾50吨以上,环境卫生问题突出;万一出现紧急情况,疏散确实很难及时。”
  老人如数家珍似地谈着世贸中心,在他的心目中,世贸中心依然巍立在大洋彼岸。
  王昭藩简介
  新闻资料
  ■姓名:王昭藩
  ■职位:王昭藩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籍贯:中国浙江省乐清县人
  ■建筑专业年资:三十八年
  ■从事艺术创作:历时四十五年
  ■学历:中国台湾成功大学建筑系学士、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硕士
  ■经历:
  1959年任基泰工程助理建筑师1961年任美国工程建筑师自设工力建筑师事务所1963年兼任原理工学院建筑系讲师并重新开业1964年美国SMITH&SMITHASSOC.事务所设计建筑师美国MINORUYAMASAKI&ASSOC.事务所设计建筑师美国SMITHHINCHMAN事务所设计建筑师美国MARINACITYCHICA?GO.BERTRANDGOLDBERG&—ASSOC.事务所设计建筑师
  ■工程经历:
  在美负责设计之主要工程:
  哈佛大学教学医院PETERPANGRAHAMHOSPITAL纽约大学保健中心及教学医院NYU,HEALTHSCIENCECENTER,NY1974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10层双座大楼)THEWORLDTRADECEN?TER,NEWYORKCITY底特律交通中心及足球场之规划DETROITSTADIUM,DETROIT洛杉矶世纪观光旅馆CEN?TRALPLAZA,LOSANGLES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