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口岸、大通关、大流通、大辐射的现代物流支撑平台,拓展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空间,强化跨国采购中心和国际货物集散中心的枢纽功能———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正在打造国内最大、亚太区最具竞争力的国际物流基地。这是11月8日召开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上传出的讯息。 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 根据规划,今后10年,外高桥直接投资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项目的资金将超过100亿元,力争吸引20家国际知名的船公司、50家大型物流企业、200家跨国公司分拨中心(自营物流企业),使年国际物流量达到2000万吨,年进出口货值达到400亿美元。 建设全国领先并具有全球影响的现代物流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在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外高桥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P、工业总产业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个保税区的总和。开发11年来,封关运作的7.5平方公里内,已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800多个投资项目,其中在国际贸易、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和仓储物流领域,集聚了包括70多家跨国公司在内的300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以及518家仓储物流分拨企业,仓储面积达80万平米。外高桥现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十五”末期,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000万标箱,其中外高桥港区将占半壁江山。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外高桥保税区还积极构筑符合国际惯例的软环境。简化行政审批事项,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货物通关速度;率先与国际接轨,放宽外资物流企业的市场准入,在外贸经营权、货代、分销等领域进一步开放搞活,最终实现贸易和物流的便利化和自由化。 专家指出,外高桥国际物流基地的建设,有助于确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发挥上海港口在全球物流网络中的枢纽作用;有助于促进上海市和浦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上海作为国际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助于加速中外物流企业在浦东集结,拓展我国现代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此外,作为外高桥保税区功能开发的两大引擎———现代物流业与信息技术产业,将推动外高桥保税区向国际自由贸易区转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