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有“煤铁之城”的本溪,煤曾经是维系几代人生活的重要资料,但因长期过量采煤未能及时回填,煤又成了这座城市的“杀手”,让这里的居民饱尝了连续20年的地面沉陷灾害。近日,一本溪读者反映,本溪城市中心区地面沉陷现象加剧。在4.3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区,近6000户居民仍住在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的房屋中,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苦盼着早日迁入新居。但却因治理沉陷资金尚无着落,使有关管理部门也陷入了两难之境。 11月12日,记者深入本溪,进行了实地采访。 屋底几被掏空 一大早,冷风席卷山城本溪,气温已近零度,暗淡的阳光下,一排排危房也在瑟瑟发抖。出租车司机指着窗户几乎和马路表面平齐的平房说:“这平房原来地基和马路一样高,这不地面沉陷,都沉到这种程度了!这要是夏天,咱一般都不愿意拉客到溪湖区,怕没准啥时候车就陷进去。”本溪市行政地界划为4个区,其中溪湖区地面沉陷现象最严重,其受灾面积占整个市区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个区是本溪的老城区,本溪的煤大都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但如今这里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忙景象。溪湖区居住在危房中的多是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已破产了的本溪煤炭集团公司职工占了住户的一大半。溪湖区煤铁街的王大爷倚在屋角处,担心地看着有两尺多长的房屋裂缝。他对记者说,有的住户房屋下半截的泥土是空的,凡是地基未打到石层上的房屋,近一段时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前一段时间,一辆货运卡车正行驶在煤铁街,当行至盘山公路时,前轮突然整体陷了进去,随后卡车倒置于塌陷公路的土坑中。而出事区域正是本溪市治理沉陷办公室勘测确定的煤矿采空区。 居民身陷险境 随后记者又来到溪湖区华新社区,触目所及的仍是一排排沉陷的危房。51岁的戴老汉的家破烂不堪,他正坐在床沿上狠命地吸着烟,一脸的愁苦,小屋因断裂,另一边已经无法住人,戴老汉只好把小屋一分为二,用土墙把屋截断,那墙上新糊的报纸没有干,前几天下的小雨,屋顶湿湿的一大片依然清晰可见。一位姓李的先生告诉记者:“这要是夏天都没有人敢在这房子里住,只有冬天许多人才回来住!”记者用手轻轻推了推戴老汉家的墙,便有灰渣子下落,用脚跺了屋地几脚,发出的声音像用手指敲打的西瓜。一位居民警告记者不要用力,因为地下面完全可能是空的。在这些平房中,记者注意到大多数的房屋都有不同的裂缝,破损不堪,有的裂缝完全可以塞进一个拳头。更有甚者,有的住户怕房子倒塌,竟然用钢丝绳把房子前前后后都捆了起来;还有的住户怕危险,已经早早地搬离了危险地域,透过窗子只能看到屋中零乱散落的物品。 走过一排排破落的小平房,记者又来到华新社区6组一栋小楼前,小楼岌岌可危,记者下了台阶,又上了台阶(正常应直接上台阶,因这里地面下陷严重),来到70多岁住在一楼的赵大妈家,赵大妈因老伴去世,便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这个危险的小楼里。因冬季到来,赵大妈正忙着用布条堵那裂了缝的墙壁,见记者到来,赵大妈放下手中的活,向记者诉苦:“这厕所不能用已经好几年了,这不只好用木架、塑料桶自制了一个坐便,要不就得到一百米之外的地方上厕所。这楼真没法住下去了,这年轻一点的都搬走了,我老了,爱咋的就咋的吧,反正老命豁出去了,省得天天担惊受怕的。以前老伴活着的时候就想搬迁,老伴临终时还问我:”和你在这过了几十年,真委屈你,你后悔嫁给我吗?我最希望的是临死前看到和你搬进新居,别在这受苦!‘“说到这,赵大妈再也抑制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 据了解,赵大妈所住的这幢楼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正好位于彩屯煤矿第一采煤区开采沉陷区中心,受煤层叠加开采后下沉岩移的影响,楼体早已变形,一楼的承重墙横向错开,可伸进拳头,这屋可看见那屋。另外门框扭曲,关不上门。该楼的门窗大都“龇牙咧嘴”,为防风寒灰尘,各家不得不用塑料布将窗户里外两层封起来。按岩移观测值,这里绝对标高已下沉近4米,与现有马路相对标高下沉1米多。由于采空区的下沉,上下水管路被折断,虽经多次维修,也难以维持正常之用。一到夏天,室内处处漏水,再加上下水道无法维修,粪便和雨水淹没了整个楼道,人们只好用木板临时搭建跳板上下楼。 溪湖区的俗语 在溪湖区,记者走了一大圈,看到类似这样的危房在鲍家、矿材社区、彩西社区等地方也是随处可见,但却没有看到一幢高度超过10层以上的建筑。一些灾民告知,溪湖区就在煤层采空区上,根本无法负担高层建筑。在这个区,老百姓戏称自己是“在水不深火不热之中”,“水不深”是指每到夏季雨水季节,雨水会倒灌入这些平房中,水深也就刚能淹没炕沿,所以说是“水不深”:“火不热”是因年年被淹,被称为“涝凹地”的溪湖区百姓因潮湿无法生火做饭,但百姓们想出一个能点火的办法,那就是用铁板垫在灶坑之下,也能勉强点火,但火势不旺,所以又有“火不热”一说。此外本溪市流传的另外一句俗语:“宁要东明(该市黄金地段)一张床,不要溪湖一套房。” 沉陷缘何加剧 本溪地表沉陷缘何出现加剧现象?记者为此采访了本溪市治理沉陷办公室李静明主任。他说,本溪煤田开采于1905年,有近百年开采历史,仅自本溪解放以来,就采煤上亿吨,但由于长期以来,只采而不回填,致使已采空的18.6平方公里中有6.5平方公里的城区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经勘察,采空地表平均下沉2米,最大下沉值达3.7米。有的墙体移位、断裂、房屋倾斜,甚至倒塌,地上和地下的供水、排水、供热、通讯、人防等基础设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本溪市区地表下陷的速度由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决定。若岩石“衰老”快,抗不住自上而下的压力,则地表沉陷进一步加剧。灾民苦盼新居 在采访中,因20年饱受地陷之苦,许多居民都向记者表示他们早已过够了那种成天担惊受怕的日子,都苦盼着早日迁入新居。家住溪湖华新社区的王先生说:“有时候在夜里会经常听墙皮脱掉的声音,有一次墙皮正好砸在我头上,我以为房子要倒呢,吓得我一夜都没睡好觉。最难受的是夏天,室内终日潮气熏天,因积水炉坑内无法做饭,炕面潮都没法睡觉。这种日子我是过够了,真希望能早一点离开这危险地带,搬到改造后的新家。” 另据了解,本溪市治理沉陷办公室自1983年以来开始对受灾较重的地区进行治理,截至今天,共6.7平方公里的城市受灾中心区已经治理了2.4平方公里,共竣工住宅面积53万平方米,建成完善的住宅小区9个,完成公共设施配套工程64项,近万户灾民搬进了新居。但这只是工程的一部分,仍有4.3平方公里城市受灾中心区亟待整治,近6000余户居民盼望着迁入新居。治理资金没有着落 另据本溪市治理沉陷办公室主任李静明介绍,资金问题是困扰这一地区改造的核心问题。国家最近的一次拨款是在1998年,补贴本溪采煤沉陷搬迁资金2亿元,这些钱已在最近建设的小区中已近耗空。今后发生的沉陷治理费用将从采煤所提取的维修费中解决,然而,本溪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原在本溪市占支柱产业地位之一的煤炭集团公司已经破产,目前采煤作业已基本停止,加之地方财政紧张,近6.3亿元治理资金没有着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