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1月15日电(记者田建军)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加速发展,我国有着50年运营历史的城市公交无轨电车日渐衰落,急剧萎缩,发展陷入低谷,与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股“电车复兴”热形成鲜明对照。 无轨电车是继有轨电车之后较早诞生于欧洲的一种公交方式,不仅具有零排放、无污染、噪音低、加速快、爬坡好等性能,而且节约能源,投资运营成本较低,乘坐舒适平稳,在欧美等工业国家发展很快,是国际公认的“绿色交通”公车。 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引进这一新型交通工具至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无轨电车曾经过了一个大发展时期。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公共交通的迅猛发展,由于存在集电杆经常脱落和线网繁杂影响城市美观等缺陷,无轨电车受到了种种非议,有的城市缩减了电车规模,有的则干脆将电网拆除了,其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截止目前,全国尚有无轨电车运营的城市已由10年前的26个减少到18个,车辆减少了30%,客运量减少了46%,占公交车的比重由7.1%减至1.5%。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却获得了飞速发展。以武汉市为例,自八十年代以来,这个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1%-13%的速度增长,九十年代中后期更是高达20%以上,目前全市机动车总量已增至约34万辆。机动车特别是公共汽车数量的急剧膨胀,随之带来的是由大量排放的汽车尾气和烟尘、噪音等造成的交通污染,使城市空气质量日趋恶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交通”,电车开始在一些国家重新得到重视和复兴。2000年6月,在美国琼斯基金会的支持下,由台湾中华运输学会主办,建设部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部门协办的“绿色交通行动计划”在我国正式启动,武汉、长春、宁波、厦门、西安等被选为示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始重新评价和认识无轨电车,带头加大无轨电车的投资和建设力度,以重振电车雄风。专家预言,无轨电车将成为以“环保世纪”著称的21世纪常规城市绿色公交的主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