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回桂林探亲的台湾同胞,因桂林市的巨大变化而惊喜万分,感叹:故乡成了一个大花园!桂林这座有二千一百一十二年历史的老城,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大规模城市改造。 如今,这座山水古城焕发出了美丽的青春。 显山露水还自然山水城本来面目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青山是桂林的静态之本,秀水是桂林的动态之魂。多少年来,桂林市以“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独特城市形态,令多少海内外游客留连忘返。 然而,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缺少规划,传神入画的象鼻山,孤峰独秀、山体挺拔的独秀峰,隔湖相望的宝积山与老人山,被建筑物挡住了美丽的面容。 一九九九年以来,在保护山水、文物的前提下,桂林市下大力气拆迁了大部分遮挡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的破烂建筑以及多年来形成的违规建筑。如今走在城中,叠彩山、老人山、独秀峰、宝积山、象鼻山等两江四湖合围的城市名山胜景与漓江、桃花江在景观视线上相通,旅游景点相映,“山——水——城”的自然格局得到了恢复。据统计,仅该市城市中心区就完成拆迁近一万五千户居民,拆迁面积约九十万平方米。 另外,桂林市近三年来列入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达八十八项,其中新(重)建桥梁十七座,新建景区景点十个,改建后的中山路夜景,成了众多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景点。 鲜花音乐桂林“厕所革命”新景观 桂林市是闻名遐迩的国际旅游城市,然而曾经与山水风光极不相称的是桂林的城市公共厕所。公厕简陋、脏臭成为游客投诉颇多的问题。二000年四月三日,桂林市市长李金早提出,桂林要来一场“厕所革命”!要在数量上、质量上、档次上、管理模式上有一个重大变革。 桂林市去年四月以来实施的“厕所革命”中,采取了“以商养厕”的建设思路。在统一搞好规划的前提下,将街区公厕与相应的商业门面“捆绑”起来,公开向社会招标。 仅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桂林市就建设、改造了五百座公厕。 在公厕管理方面桂林市开创了“一商养一厕”、“一商养多厕”等多种管理模式。如今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桂林公厕中,是鲜花、音乐、壁画…… 水清气爽桂林人递出环保名片 以唐代护城河及“四湖”为主体的内湖水系,曾经是唐、宋时代桂林盛极一时的游览线路,湖水清澈透底。如今,宋代诗人黄庭坚系舟处遗迹尚存,然而,随着时代的迁延,城市建筑不断扩展,内湖水域不断被掩埋、污染。 一九九九年初,桂林市开始实施“两江四湖”工程,在清理榕湖、杉湖、桂湖三个湖内厚一米左右、约二十多万立方米淤泥的同时,在榕湖、杉湖、桂湖及人工开挖的龙湖周围,布置环湖截污管线,清除沿江的一百一十七个排污管口。 通过水系建设,恢复木龙湖古水道,连通桂湖和榕湖、杉湖,沟通内湖水系与漓江、桃花江的联系,“四湖”又恢复了“镶嵌在城中的碧玉”的原貌。 一九九九年到2001年上半年,通过用土地置换,桂林市搬迁了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工业企业十余家。从八十年代开始,桂林市先后关、停、并、转七十家有严重污染的工厂车间。 这一系列动作,使桂林市空气质量、全市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桂林市对漓江也进行了综合整治,现漓江两岸绿化率达百分之九十二点二三;漓江沿岸修建河堤总长度达三十四点一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