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发展思路坚持“四高”原则(2) 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新跨越青岛胶南市隐珠镇党委、政府 三、高速度发展,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充满活力的经济是小城镇繁荣和发展的基础,乡镇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我镇大跨度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依托。 近年来,我们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培植骨干企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今年1-8月份,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39%。 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园区带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社会分工、配套协作的原则,近两年,我们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青岛市级工业园、胶南市级民营经济园和橡胶工业园,以园区发展带动城镇建设。为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我们创新政策措施,对村庄、单位到园区兴办项目,按照谁兴办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项目收益归项目兴办村庄、单位,30年不变,鼓励引导各村、各单位到工业园兴办项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促进了工业集中发展,又搭建了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园区已成为全镇现代生产要素和先进生产力聚集地,成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目前,全镇园区开发面积已达3.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0多家,实现销售收入占全镇销售收入的85%以上。园区开发建设步代的加快,带动了工业规模、城镇规模的扩张,进一步拉大了现代化小城镇发展框架。 二是着力培植强企业大集团,实施骨干带动。我们以培植航空母舰型企业集团为目标,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打破所有制界限,不分内外资,凡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企业,直接纳入镇政府指导服务范围,在用地、用工、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优强企求业的快速扩张提高。目前,全镇培植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家,其中有2家跨入了青岛20家骨干乡镇企业行列。青岛县域“十强”企业泰发集团总资产达到5亿元,吸纳就业6500多人。1-8月份,完成销售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51%,全年可突破16亿元。北高家庄村坚持走以工业强村富民之路,通过大力发展振华工业集团,村级集团经济迅速壮大,全村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173户村民全部住上了造型别致、宽敞明亮的别墅、公寓。今年7月1日,该村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发展壮大骨干企业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私营企业主动挂靠强企业、大集团,搞好横向联合和配套协作,既解决了骨干企业低成本扩张问题,又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镇私营企业发展到253家,注册资金总额达3.1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提供的税收占全镇税收总额的31%。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迅速壮大了工业经济实力,而且成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生力军。 大荒村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1000多名劳动力实施了由农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率先成为第一个“非农村”,跨人胶南“址强”村行列。通过实施“择优扶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全镇已培植起手推车、橡胶、塑料三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优势明显、工业特色鲜明的经济格局,为城镇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目前、全镇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7%,94%的地方财政收入和70%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工业,全镇企业务工人员2.6万人,其中本镇1.6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 三是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实施开放带动。城市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的重点是项目和资金,抓项目和资金,最有效的途径是招商引资。近年来,我们坚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狠抓项目和资金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工业规模和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全镇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205个,实际利用外资6725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7.2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投资50多万元,在青岛、东莞、乌鲁木齐等地进行招商宣传,把我镇工业园作为名片对外广泛推介,实施品牌招商,取得了新的成效。1-8月份,全镇新办外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21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7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8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6%、28%、57%和115%。全镇共引进了投资过千万美元的项目4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10个。这些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一步促进城镇规模的膨胀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依托泰发集团和振华工业集团,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美国亨氏公司,项目总投资1575万美元;美国液晶显示器、导电玻璃和偏光片3个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广的高科技大项目,总投资达到5200万美元,建成后必将成为我镇工业优化升级的高科技孵化基地,营造起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在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我们坚持以手推车、橡胶轮胎出口为重点,千方百计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1- 8月份,全镇完成出口创汇6980万美元,同比增长49%,预计全年可突破1亿美元。 四、高水平管理,提高城镇文明程度 近年来,我们本着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运用现代化的思想、市场化的手段和方法,科学、文明、依法管理城镇,提高了城镇管理水平,营造了文明有序的城镇环境。 一是创新管理机制,严格依法管理城镇。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建管分离围绕城镇的规划与管理,建立起一套精干高效、职责明确的专门工作班子和专业队伍,实行了镇村建设服务中心抓规划、抓建设,城管中队抓监督检查,环卫所抓环卫、绿化美化等日常管理。为提高工作效能,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和详细的工作程序,有和地保证了城镇管理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对城镇建设重点工程,一律实行招标投标,不仅降低了工程成本,节省了建设资金,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同时,将供水、环卫、道路维护、物业管理等公益事业推向市场,成立经营实体,自收自支,独立核算,建立起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城镇管理制度。 制定出台了《城镇建设管理规定》,对城镇规划、镇容镇貌、环境卫生、市场秩序、违法建筑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和处罚措施,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惩处,使城镇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崇尚文明的良好氛围。为增强群众的城市化意识,我们采取农民教育日、组织参观考察、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启发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城镇、大战略” 重要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等全新的小城镇发展观,激发了全镇人民投身小城镇建设的热情。同时,实行抓点带面、典型引路,在农村中开展了向北高家庄村、大荒村学习活动,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农民素质的提高,营造了一种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良好风气。 三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活动陶冶人。深入开展了以争创文明村、文明单位、十星级文明家庭等为主的精神文明创建和镇村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广泛开展了剪纸比赛、露天歌舞比赛、科普展览、精品电影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专题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生活中得到启发,从而逐步形成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加快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几年,全镇无重大恶性案件,无群众越级集体上访,无“法轮功”非法聚集事件。 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安全文明镇、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镇、青岛市卫生模范镇等称号。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