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的倒数是传热阻R,它表征了物体阻止传热的能力。显然围护结构的热阻越大,通过它的传热损失就越小。 对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墙体而言,墙体越厚,热阻越大,传达热系数越小。不同的材料阻止传热的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同样的厚度的几面墙体,如果材料不同,它们的热阻可能会相差很大。 现行的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适用于采暖地区,从1996年7月1日起实施。 在这本节能设计标准中,以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作为区划指标,整个采暖从南到北被分成了15个区,规定了每个区的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传热系数的限值(即最大允许值)。表1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 建设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也对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提出了限值,如表2和表3所示。 由于建筑应该以人为本,尤其是居住建筑更应该首先考虑住户的需要,所以上述的变化趋势是不应也不易加以限制的。建筑节能应该理解成积极有效的利用能源,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节省能源。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完全有可能抵消由住宅体形系数增大和窗墙比增大给节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仍可使住宅建筑达到节能的目的。 在一栋建筑的外围护结构中,墙体所占的比例最大,通过墙体传入或传出的热量也最多。因此首先要注意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通过墙体的热损失。 我国住宅墙体的传统材料是粘土实心砖,在节能工作开展之前,城镇一般居住建筑墙体的厚度在夏热冬冷地区是240mm以下,在寒地区是370~490mm,在严寒地区是490~ 600mm.(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