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集团成立于1997年1月7日,是全国市政行业改制最早、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先后被建设部、上海市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上海城建集团组建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抓住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契机,大步走向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努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集团承建了上海延安路、逸仙路等高架道路,地铁二号线、明珠线二期工程等轨道工程,外环线越江沉管隧道、黄浦江人行隧道等越江工程,沪杭高速公路、外环线道路、沪青平高速公路、同三国道等高等级道路工程等一批具有标志性的重点工程,承接了哈尔滨太阳桥、海南世纪大桥、宁波常洪隧道、广州、深圳、南京的地铁工程等重要工程,为上海和兄弟省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贡献。1996年至2000年,上海城建集团年综合营业额从31亿元增加到55亿元,净资产从8.5亿元增加到1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9%、23%;资产稳步增值,年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超过5%,连续四年超额完成市国资办下达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 一、经营工作实现三个“突破” 上海城建集团在经营工作上坚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涉足境外”的经营方针,坚持资产经营和生产经营两翼齐动和以工程建设总承包为龙头的经营战略,经营工作实现三个“突破”。 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有突破 上海城建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做到了所有工程项目通过投标去争取。1997年投标数为170个,1998年为250个,1999年为300个,2000年为438个,中标率保持在30%左右。集团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向市场争任务。在拓展市政工程主业的同时,集团在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截止2000年11月,房地产开发新开工面积达2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43万平方米。开发和建造的恒通公寓、碧云公寓、真光一街坊、普善新苑、隧道花苑、裕德大厦、文新报业大楼等楼盘,城建房产、隧峰房等已在房地产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物业管理也从1997年初管理面积30多万平方米,至今已突破管理面积100万平方米,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优势的物业管理产业。 几年来,集团公司对项目的总包能力有所提高,特别是在上海外环越江工程的竞标中,发挥了集团的整合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这个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项目。资产经营有突破上海城建集团确定了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并举的方针,1999年在实施宁波常洪隧道BOT形式的基础上,2000年又以嘉浏高速公路为目标,成功实施了国内BOT形式,组建了投资、建设、施工、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嘉浏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在资产经营上跨出了可喜的一步。接着,集团又成功地运用BT形式,参与了长春道路工程,金山公路工程等建设。集团还参股投资了同三国道、沪青平高速公路等项目,通过这些BOT、BT项目的资产经营,带动了集团的生产经营。集团还实施了借壳上市的方案,通过注入设计院和市政一、二公司、公路桥梁公司的资产,既增强了上市公司的实力,又将募集到的社会资金,购买了高速公路部分经营权,使上市公司有了稳定的回报。为集团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保持和拓展外地市场有突破 上海城建集团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在拓展外地市场方面有了较明显的突破。外地工程从投标数、中标数等方面均保持一定的比例,外地工程营业额从1997年的3%,提高到目前的30%左右。1998年为9.2%,1999年为22.8%,2000年达到25%。外地工程已占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初步达到了集团提出的目标。承建了广州、深圳、南京的地铁,哈尔滨太阳桥和公滨路工程,海口世纪大桥,重庆鹅公岩大桥,杭金衢高速公路、宁波常洪隧道、广州白云机场、厦门高崎机场等工程。集团已在香港、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并已承建了市政工程建设的任务。这对集团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知名度、增强品牌效应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上海城建集团根据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精神,积极探索企业结构调整的策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集团发展战略。根据内外市场的变化情况,集团重新制定以工程总承包为主业,发展房地产业,培育城市养护管理新产业的发展战略,提高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集团初步拟定了发展目标,前4年集团是以生产经营带动资产经营。今年至2005年形成资产经营与生产经营并重。到2010年,形成以资产经营为重点,带动生产经营。在前4年初步实现借壳上市的基础上,到2005年基本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到2010年形成规范的、成长性较好的上市公司,成为组织结构、人才结构、经营结构合理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 根据“抓大放小”原则,深化企业改革。在企业资产重组方面,集团按照“抓大放小”原则,组建了全国市政行业第一家以劳模名字命名的上海耿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在树立品牌企业上跨出了一步。针对市政材料公司的结构调整,先组建了水泥制品股份公司,又组建了由集团控股的,以机场道路、高速公路施工为主营的专业公司———上海建设机场道路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组建后,发挥了专业公司的优势,已先后在福州、广州、象山、青岛、焦作、宣城等地承接任务。这些方案的实施,对集团调整内部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实行公司制改制方面,集团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形成了多渠道、多体制、多形式的改革格局。在改制的企业制度形式上,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还有中外合资、联营合作、承包租赁等;在运作机制上,有设立职工持股会、经营者持股等,不仅使二、三层次企业的改制形势呈现出多样化,而且企业股本结构也呈现为多元化,形成了新的机制和活力。改制企业按照公司制的要求,大多已初步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放开搞活”策略,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工作。集团成立后,就按照“放开搞活”的策略,实施第三层次企业的改革,对第三层次企业坚持“剥离、归并、改制、重组”的方针,鼓励创办非公经济企业,并制订了相应政策。有80%以上的三层次企业改制,“送一块、租一块、买一块;职工股、集体股、国家股”形成了经营者、职工和企业利益的共同体。集团与市有关部门合作,举办了“创业者培训班”,对有意向或有条件创办非公经济的40多名领头人实行定向培训。已有10家非公企业组建,近百名职工将向民营企业发展。另外还有5—6家三层次企业的国有股继续退出,从控股到参股或从参大股到只占10%至20%,在国企改革方面跨出更具实质性的一步。 根据“四个一块”原则,积极实施再就业工程。集团内国有老企业占极大多数,冗员多,负担重,搞好再就业工程就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条件。为此,集团于1997年12月成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3年多来,分流安置了近2700人,投入再就业经费多达1200万元。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做到“无情下岗,有情操作”,按照“四个一块”的办法,即:多种经营吸纳一块,生产自救消化一块,转换机制搞活一块,转岗培训再就业一块。通过多种途径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确保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发放,为企业的发展和稳定创造了条件。 三、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上海城建集团重视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在市政工程领域,特别是在隧道、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领先优势。1999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先进单位”,今年由集团承建的延安路高架中段被评为“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 努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层次人才。1998年,集团特聘三位工程院、科学院院士为高级技术顾问,在两家设计院内分别设立了以三位院士名字命名的研究室,并制订了吸引高层次人才的若干政策。 隧道股份公司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开展博士后试点工作,成为国内建筑行业首家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这一举措,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造就一批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学科带头人,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建立“第二梯队”的学科带头人。 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技术含量。三年来,投入科技创新资金达5100多万元,共完成科技项目研究开发近百项,获局以上科技进步奖达60多个。其中隧道公司“矩形顶管机的研制和应用”、“海底一次顶进1856米施工技术”、二公司“大口径曲线顶管施工技术”等项目都取得了各自专业领域的国内首创和国际先进水平,利用钢渣拌制沥青混合料,PS改性沥青的研究、盾构产业化、曲线顶管自动引导测量系统、扇形支架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已形成了软土地基施工、曲线大口径顶管施工、高速公路及机场跑道施工、连续梁和挂篮施工等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为集团及各子公司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方面起到了支撑和保证作用。 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以贯标工作为主线,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集团制订了“建一流工程,创城建品牌,让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开展“工程创精品”的主题活动。三年来,集团及所属子公司积极贯彻ISO9000质量体系标准,规范企业的质量管理。集团内通过ISO9000标准认证的企业达到20家,80%的子公司取得了认证证书,隧道股份、城建养护两家企业均成为同行业内第一家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企业。通过贯标工作的推动,规范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行。集团还通过签订质量责任制,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并以延中高架为起点,向社会承诺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实施了项目经理责任制。积极推进道路工程质量攻关,通过在沪杭高速公路的推进,道路工程质量明显提高。近几年来,集团获得中国市政金奖25项,上海市政工程金杯奖65个,获国家、建设部、上海市和建设系统QC小组成果奖达到50多个。 通过抓目标考核体系,落实经营目标、资产增值目标的实现。集团对子公司采取资产经营责任制、对事业部采取经营目标责任制、对职能部门采取工作目标责任制,通过纵横向的明确目标,建立起目标考核体系。同时积极推进经营者竞争上岗制度。目前,已有30多家二、三层次企业经营者通过竞争上岗,初步形成了岗位靠竞争的氛围。 上海城建集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抓住“十五”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开拓进取,使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为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