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地方动态 深圳建筑新闻 查看内容

2005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前瞻

2005-9-9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435| 评论: 0

摘要: 开放的城市让我们看什么——2005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前瞻 现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9月即将就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张永和,作为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独立策展人,在他“非常建 ...
开放的城市让我们看什么——2005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前瞻

现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9月即将就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的张永和,作为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独立策展人,在他“非常建筑”工作室隔壁的“左右间咖啡屋”召集了一干相关人员,举办了“2005年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发布会。

张永和面对投影画面不疾不徐的介绍,与不时在咖啡屋里溜溜达达的悠闲的狸猫相映成趣,似乎与一个将于12月10日开幕的宏大的双年展的气势不太协调。但这种气定神闲的、举重若轻的风度,的确是一个不浮躁、不作秀、有深度、有思想的双年展所需要的。

在国内外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双年展开幕的当下,似乎双年展太过泛滥。但屈指算来,有规模成气候的城市|建筑双年展还真不多。张永和多年来一直有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筑双年展的愿望,他这一想法和深圳市政府不谋而合,一拍即合;深圳市规划局、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大学、深圳报业集团和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给予大力协办,所以才有了这次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诞生。展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分别由建筑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严迅奇和崔恺担纲。

参展作品门类涵盖了城镇、建筑群体;规划;社区;建筑;城市研究;理论研究;室内设计;多媒体;摄影;记录片;私房菜;服装设计;工业设计;杂志;文学;平面设计;网络;游戏等。

参展作品90%来自于中国,其他作品来自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等国家与地区。

展览场地是占地1.2万平方米的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东区OCT当代艺术中心——一组坐落在办公和住宅区中的80年代的工业厂房。

这届双年展参展、赞助的开发商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刊登广告,除了致谢;这届双年展面向城市居民开放,除了业内的交流,还将体现展会的另一重要功能——教育。

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双年展的主题为“城市,开门!”(City,OpenDoor!)体现了开放的政策:25年前,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深圳这个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使其从一个小渔村演变成珠三角最独特的大都市,变成了中国面对世界的窗口;开放的城市:600万流动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开放的人口制度,造就了深圳开放的城市形象。跟随其后,中国更多的城市步入了开放的队列,成为人才和资本寻找的热土;开放的态度:开放的热土为流动更替的人口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包括接触、接受先进思想的机会,使人们以极快的速度交换并不断刷新态度和观念,最终以自我的立场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响。

题为“城市,开门!”的国际化多学科展览,旨在向观众揭示当代城市发展的现状。与大多数建筑类双年展相比,此次展览强调中国正在发生的有关城市和建筑的文化现象。同时,通过一系列导展方式,使高度专业化的展览易于被非专业人士及都市民众解读和欣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