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郑一军在21世纪国际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战略研讨会发表讲话 建设部副部长郑一军日前在2001年11月27日召开的“21世纪国际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要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城镇供排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将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直接纳入城镇用水供需平衡之中,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作为供水能力建设的一部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郑一军说,污水资源化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中国水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由于水污染控制相对滞后,受污染的水体逐年增加,又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据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已达332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污水未经有效处理而排入江河湖海。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 郑一军提出,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的是用水的浪费,其主要表现是:节水机制尚不完善,用水需求缺乏合理制约;尚未完全摆脱资源粗放利用的生产模式,工农业耗水量大;水资源配置不科学,没有实现按不同用途分质分类使用,大量污水没有再生利用。因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有限的、相对紧缺的水资源,保障和支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严峻课题。郑一军提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已经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发展污水再生利用,推进污水资源化,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强各地区水资源自立能力和安全保障程度的必然选择。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在中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推进污水资源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污水处理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水回用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和运营的市场化程度低,融资渠道不畅;技术法规和配套政策体系不健全,污水处理化的推进亟待建立法律和制度保障。在谈到推进中国城市污不资源化进程的主要政策措施时,郑一军特别强调,在确定城市用水策略时,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地自有水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利用,藉此增加可用水量,满足城市的用水需求。尽可能降低对外部水源的依赖程度,减少或避免远距离调水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他说,要制定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该对城市用水需求和可用资源的情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和判断,并以此确定城市规模和经济结构,使城市建设和发展真正做到量水而行。要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实现污水资源化为方向,转变城镇供排水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将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直接纳入城镇用水供需平衡之中,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作为供水能力建设的一部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各城市的市政、环卫、园林、绿化等公共设施用水,要在实行计量计价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率先推广使用再生水。郑一军要求,要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在现行的相关法律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颁布指导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技术规范,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我们将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从严确立城镇污水处理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标准,并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投资、收费、监督、管理等加以规范。郑一军强调,要加快污水再生利用的市场化进程,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融资、价格形成机制和运营机制。首先要大力推进城镇供水、污水处理和再生水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在全面开征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基础上,以补偿运行成本、偿还贷款本息、实现微利或合理利润为目标,尽快将污水处理收费调整到适当水平。要加快研究并建立再生水替代自然水源和自来水的成本补偿机制与价格激励机制。再生水的价格要低于自来水价格,以优惠的价格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在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的前提下,要统一市场准入标准,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广泛吸纳国内多种经济成分的投资和国外资金,推进污水资源化。同时,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尽快实现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运营的企业化社会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政府管理的重点应转移到建设规划、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的制定及其执行监督上,加强市场的培育和规范,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市场环境。郑一军要求,要加大科学研究投入,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设计院所和环保产业的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攻关,研究开发适合中国经济现状和发展水平的安全可靠、高效、低能耗、低投资的工艺技术和配套设备,为污水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1世纪国际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发展战略研讨会”由建设部、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主办,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代表建设部部长俞正声宣读了对大会的致辞,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代表也分别致辞。来自国内外的6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参观了大会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