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建筑设计师闽南人居话心境
简介:“海峡两岸建筑设计大师论坛”昨举行 本报讯(记者 樊亮轩 陈运军 吴晓菁)五位在当今海内外最为活跃的建筑设计师,昨日下午齐聚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由2005年福建闽南(厦门)人居环境展示会组委会主办的“ ...
“海峡两岸建筑设计大师论坛”昨举行 本报讯(记者 樊亮轩 陈运军 吴晓菁)五位在当今海内外最为活跃的建筑设计师,昨日下午齐聚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参加由2005年福建闽南(厦门)人居环境展示会组委会主办的“海峡两岸建筑设计大师论坛”。 他们对建筑的地域性和原创性,对人居环境的建设有着独特而新锐的见解。他们就是来自大陆的当代新锐建筑设计师周恺、齐欣,和来自台湾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黄声远、简学义、黄文亮。 从中国传统建筑获取灵感 这五位建筑师,尽管生活和工作经历不同,但他们最终都发现中国的传统建筑妙不可言,并从中国水墨画中获得许多灵感,他们喜欢体现地域和原创的作品,对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人居的未来也有许多建设性的好“点子”。 齐欣认为建筑不能混淆“地域”和“民族”的概念。“我们现在一说地域性,便认为是到以往的古老建筑中搬用建筑符号;而事实上,地域性是一个因地制宜的概念,也是一个带有延展性的概念”。 来过厦门好几次的周恺,对厦门优美的人居环境赞赏有加,他说每次来每次都有新的变化。作为建筑师,在做设计时,在尊重建筑的现代化性和当代性中,他希望更多地从每个地方的地域资源中去寻找答案,进而进行创作。 不能为追求原创而原创 过去的二十年,是大陆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二十年。有统计说,当今大陆占有世界上40%的建筑量。这也是大陆建筑充满“喧哗与骚动”的二十年,各种理论同时影响着大陆的建筑师和大陆的建筑,众多的西方建筑师也频频成为业内和民众关注的热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创成为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而恰恰在对于原创性这个问题上,这批被认为“最具原创意识”的建筑设计师昨日表示,他们反对为了追求原创而原创。 来自台湾的三位建筑设计师一致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建筑师工作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你拿到任何项目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建筑是基于这个项目本身的特性而产生的,并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一个原创。建筑师本身是服务于人,所以不能单单追求形式上的原创。 人居的最佳境界是心灵享受 西欧各式各样的著名建筑都是他们各个高速发展阶段留下的产物。而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时期的大陆,能否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留下传世之作呢? 海峡两岸的建筑设计师们认为:城市的希望在于规划、设计、建设适宜人居的有情家园。 他们认为,在大陆,像厦门、泉州、漳州这样有山有海有湖有历史,拥有这么多建筑要素的城市并不多,应该很好地规划设计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来。 在规划设计上,应该注重人居环境,体现真实的民族性、生活性内涵;有了这些设计理念,哪怕是经济适用房也可以建设得很美。 简学义认为:人居环境应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自然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性与文化性;三是都市环境满足心理需求,这是人居环境的最佳境界。 昨日的论坛上,海峡两岸知名建筑设计大师还与厦门、泉州、漳州三地的房地产开发、规划、工程等专业人士进行了沟通交流。 |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相关分类
最热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