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施工 查看内容

广州地标建筑的变迁过程 从爱群大厦到广州塔

2014-5-27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268| 评论: 0 |来自: 网络

简介:摘要: 与城市变迁相伴的,是地标的更迭。不知何时开始,在广州市的不少宣传推介资料中,广州的标志已悄然从五羊石像变成了广州塔。 广州地标建筑的变迁过程 从爱群大厦到广州塔 广州地标建筑的变迁过程 ...

摘要:与城市变迁相伴的,是地标的更迭。不知何时开始,在广州市的不少宣传推介资料中,广州的标志已悄然从五羊石像变成了广州塔。



广州地标建筑的变迁过程 从爱群大厦到广州塔



广州地标建筑的变迁过程 从爱群大厦到广州塔


    地标变迁,刷新的不仅仅是高度


    与城市变迁相伴的,是地标的更迭。不知何时开始,在广州市的不少宣传推介资料中,广州的标志已悄然从五羊石像变成了广州塔。


    面对遍地的高楼,不再有人会费劲地仰起脑袋,数一数一栋楼到底有多少层,这让曾经的地标建筑“27层”、“32层”、“63层”褪去了荣光。


    在东沙大桥以东的珠江北岸,一座外立面呈金黄色的巨大圆形建筑耸立在江边,不少人感慨:大楼还能这样盖。


    在广州南站,巨大的“芭蕉叶”建筑在给旅客带来更快的速度时,好看不好用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息。


    日益国际化的广州,摩天大厦、奇特建筑、宏大体量,争夺各种“第一”的宝座,似乎成为了各个新建设区地标的“标配”。


    高


    城市地标只能是摩天大楼?


    因为家住曾经的广州第一高楼附近,老广州人德叔对地标性的高楼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介绍,建国之前,广州最高的建筑是高64米,共15层的爱群大厦,这座被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的大楼占据了广州第一高楼宝座30年之久。


    1968年,27层87米的广州大厦建成,成为了广州最高建筑。“听说在这个当时的制高点,其天台上还曾经安装过炮台,专门设有3门大炮,对着海珠桥。”


    上世纪70年代,就在德叔家附近,高达120米的广州白云宾馆拔地而起,成为了当时中国第一高楼。“记得这栋楼刚建成时,别人问我住哪里,我总是自豪地回答,就在那个32层、中国最高的楼附近。”


    德叔回忆,那个时候广州高楼还很少,经常有一些市民非常好奇地站到楼下,然后仰起脑袋,指指点点地一层一层往下数。“哇,有32层!”这是当年人们对这栋楼最普遍的一句感慨。在当时,白云宾馆和广州宾馆在偌大的五羊城,有鹤立鸡群的味道。于是,在一些市民的口语中,“27层”便成了广州宾馆的外号,而“32层”则成了白云宾馆的代号。


    进入80年代后,改革开放春风吹来,广州经济蓬勃发展,一座座高楼更是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争相争夺广州第一高的宝座。90年代初期,主楼超过200米,层数多达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再次拔高了广州的天际线,成为内地最高的建筑物。英国、法国、德国等驻广州领事馆都曾经是这一地标性建筑的主要租户。而广州人则习惯称之为“63层”。


    “广东国际大厦是广州民间最后一座以层数来命名的地标。”德叔说,或者是广州高楼太多了,或者是广州的楼已经太高了数不清层数了,在这之后,广州便没有新的地标以层数来被人所熟知了。


    继广东国际大厦之后登顶的是1997年落成的高达391米的中信广场。德叔说,中信广场之后,广州的摩天大楼地标便进入了珠江新城时代。“也许是年纪的原因,虽然广州的楼越建越高,但对这些新的地标,我却总感觉少了当初的那股新鲜劲。”


    与德叔感觉不同,对于珠江新城的地标性建筑,中建钢结构公司东塔项目部技术总工汪永胜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看来,珠江新城的地标建筑才真正代表了广州的现代化城市水平。


    2004年,作为一名普通的工程人员,汪永胜被中建钢结构公司派去参加珠江新城合景大厦的建设。“当时整个珠江新城还没有一座高楼,包括合景大厦、东塔、西塔等高楼所在的地块都是荒地,杂草丛生。”


    汪永胜介绍,2005年,高达198米的合景大厦建成后成为了珠江新城的第一高度。之后,珠江新城开始进入摩天大楼建设高峰期。


    在参建了全球通大厦等几栋高楼后,2007年初,汪永胜成为了广州新的地标——高达440米的广州西塔项目的工程部门副经理。


    伴随着最高建筑高度的增长,汪永胜的事业也蒸蒸日上。2011年底,广州新的高度——530米的东塔项目动工了。因为有了合景大厦、西塔等项目的磨练,汪永胜则成为了东塔项目的总工程师。


    如今,东塔项目高度已超过西塔,即将正式封顶。不到十年时间,亲手参与建设了一整片的摩天大厦,这让汪永胜觉得十分自豪,而每次看到这些大厦,他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比如说西塔,自从建好之后,我就没有机会上去了。现在,我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再上去看看。”汪永胜说,不仅他有这种情结,对于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工程人员都有很深的情感。他向记者透露,西塔有一条只有工程人员才知道的“秘密通道”,在西塔竣工之后,曾有同事悄悄攀上楼顶,追忆曾经的工作场景。不过这条“秘密通道”在一次事故之后,已经被封闭了。

    • 1
    • 2
    • 3
    • 4
    • >>
    • 共 4 页
收藏 邀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