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14座渣土山绿化变美景 建筑垃圾不再搬家
子龙大桥西侧的渣土山美景初现 近日,子龙大桥两侧渣土山绿化全部完工,这让我市近期绿化的渣土山数量增加到了14座。渣土山绿化,既增加了新的园林景观,又彻底消除了扬尘污染源。随着省会大气污染防治和园林绿化工作的深入开展,石家庄市渣土山处理的绿化模式已日臻完善。 五座渣土山新披绿装 沿体育北大街向北,在子龙大桥南端,曾经路过这里的人多会对两侧的几座“荒山”留下印象。而今,被雨水冲刷得千沟万壑的荒凉山体,已经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充满生机的“青山”。 “这5座渣土山的绿化施工已全部完成。”5月30日,记者来到子龙大桥两侧渣土山绿化施工现场时,市园林局项目中心副主任何三军介绍说,这些山都是建筑垃圾等堆积而成,经过紧张的绿化整治,目前已初见成效。 站在子龙大桥上,东边可以看到4座由北向南呈阶梯状依次排列的山体,除了最南边那座布满翠绿,其余山体均已显出淡淡绿色,看得到一片片新植的金叶国槐等小树林。与北侧波光粼粼的滹沱河,形成了山水相依的宜人景观。 子龙大桥西侧,一座渣土山上也已变得绿油油,山坡的底部还种植了金叶国槐等彩叶树种,植生带内的小草也都泛着绿意,一处滨水郊野山林景观的雏形已现。 据介绍,子龙大桥两侧渣土山绿化是今年省会春季城区园林绿化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我市近期绿化的14座渣土山中体量较大的5座。4月15日,该工程全面开工。“至目前,已新增绿化面积46.6万平方米、提升绿地近10万平方米。”何三军说。 不让建筑垃圾再“搬家” 和其他城市一样,石家庄市在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堆积如山、环境又难以消纳的建筑垃圾?成为困扰城市管理者的一个难题。 “如果将这些建筑垃圾收集、利用,建设人造自然景观,可以既减少污染,又美化环境。”我市一位城管专家说,特别是在我市,既能为大量建筑垃圾找到“容身之处”,又能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 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我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省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我市明确提出,在对建筑垃圾特别是已存在的渣土山的处理中,不再往外清运,而是就地绿化,不让建筑垃圾再“搬家”。 由此,我市渣土山绿化行动大规模开展。根据相关统计,此次我市将进行绿化的渣土山一共有16座,其中包括已存在多年的,还有刚刚形成或正在形成的。 目前,环城水系西线工程正在对“最后两公里”进行河道开挖,完成后,西线河道将与太平河连通。近日,记者来到西三环与翠屏路西南角的施工现场时,河道内几辆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 与其他工地施工不同的是,挖掘机挖出的土装到渣土车上后,车子并没有开出工地,而是沿工地内一座渣土山的“山路”蜿蜒而上,到“山顶”后,将渣土卸下,推土机、压路机随后跟上,摊压黄土,让渣土山一寸寸“长高”。 “我们本着现场建筑垃圾不外运,尽可能就地平衡土方,消化建筑垃圾。”市环城水系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程处处长马继宁说。据介绍,此处原有一座渣土山,由于挖河道时也产生渣土,因此,施工人员对原有渣土山进行了升级,同时也为新的渣土提供了去处。 绿化难度增加一倍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园林部门大力开展渣土山绿化行动,并针对不同渣土山的特点,因地制宜,分别确定绿化设计和施工方案,力求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既防风固土,又增加园林景观的目的。 “建筑垃圾主要是城市拆迁改造、新建、扩建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渣土,主要成分是混凝土、石灰、渣土等,在它们上面进行大面积绿化,难度非常大。”从事多年园林绿化工作的何三军对记者说。 据他介绍,以子龙大桥两侧渣土山为例,主要由建筑垃圾及部分生活垃圾构成,“不进行前期处理,树木根本不能成活。”因此,绿化人员首先进行了地形梳理,降低山坡坡度;再层层碾轧,巩固地形;最后,覆盖半米厚的优质土,使其具备绿化条件。 为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园林人员在应用先进栽植技术的基础上,首先选种了一批先锋树种,即常在裸地或无林地上天然更新、生长成林的树种,一般为更新能力强,竞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的树种,多为乡土树种,主要有洋槐、桑树、侧柏、油松等。同时,在山坡上采用新型的植生带绿化方式,防止水土流失。 何三军告诉记者,对渣土山绿化来说,由于渣土山不存水、渗透性差、土壤水分低等“先天不足”,使得其种植难度和成本,往往高出普通种植的一倍,而养护成本更是普通养护成本的两倍,“比如,浇灌需要采用成本较高的移动喷灌,不能浇大水,否则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但市园林部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在渣土山绿化实践中,园林人员已摸索出一套针对贫瘠山体绿化、养护的有效途径,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绿化经验。 “不毛之地”变成“园林美景” 环城水系西线振岗路以南,在河岸的西侧,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这里的“主峰”高约15米左右,山体上大片地种植着国槐、紫叶李、白皮松等小规格乔木,形成较有层次的绿化效果。 “这是环城水系西线渣土山绿化的一部分,现已全部完成,正处于养护期,绿化效果较好。”马继宁说,截至目前,水系西线已对沿线12.5公里的河岸及渣土山进行了绿化,增加绿化面积约167万平方米。 据介绍,由于水系西线附近村民倾倒垃圾和个别违法分子乱倾乱倒,日积月累,使水系西线形成了连绵10多公里,总量达400多万立方米的渣土山。“过去这些渣土山都是不毛之地,每逢大风天气,扬尘漫天。”水系西线渣土山附近的华柴宿舍一位居民说。 如果将这些渣土山全部铲平、运走,按照渣土运输市场的价格估算,至少需要将近1亿元的费用,“清运成本只是一方面,最难解决的是无处可倒、无法处理,同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污染,对省会大气环境的改善也非常不利。”马继宁对记者说。 而经过绿化,这些连绵起伏正日渐变靓的渣土山,已成了构成水系“山水相依”水景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不仅成为环城水系中的新景观,也增加了水系西线整体景观的立体感。”马继宁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