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滨海湿地不断减少 候鸟迁徙面临困局
生活在“东亚-澳大利西亚(EAAF)”这条线路上的5000万只水鸟,包括28个全球濒危物种,已经岌岌可危。 这是全球八大候鸟迁徙线之一,也是穿过中国的三条中的一条。 候鸟的万里迁徙“如同史诗般令人瞠目”。 这条史诗般的生命线长达13000公里,从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阿拉斯加,途经22个国家,穿过中国的东部沿海省份,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每年逾5000万只水鸟都将通过这唯一的迁徙线,完成年复一年的生命延续。 中国东部滨海湿地是这条生命线的重要一环,然而,它可能被过度开发的命运引起了国内外生态专家的高度关注。 中国渤海湾的不良生态状况让大量候鸟种群减少,这种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所有依赖湿地系统的鸟类数量都在下降,而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经济开发。 家在何方 一封被公开的致温州市领导的信揭开了冰山一角。 这是中国首个环保NGO“黑嘴鸥保护协会”会长写的一封信,眼看着已从辽宁盘锦启程的黑嘴鸥将达到越冬地——温州湾,不得已,他在微博里开始公开呼吁。信不足千字,却句句忧心:围垦意味着生态环境改变、原有滩涂生态功能丧失,在此越冬的黑嘴鸥将一去不返。温州湾滩涂是EAAF线上重要的候鸟越冬地。 这种“世界上最稀有的鸥禽”曾消失了整整一个世纪,在20世纪末才被重新发现。它已被录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编写的《濒危物种动物红皮书》中。在辽宁盘锦,保护协会保护这种小鸟已逾二十年,当地黑嘴鸥数量也从1990年的1200只增至8600余只。 但令其揪心的是,黑嘴鸥南下越冬,已难觅落脚地。 这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在一二月间的冬季调查结论相同。 “悠闲无尘迹,天地一沙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温州湾这片广袤的湿地曾是数十种珍贵候鸟的越冬地、中转站。1998年,温州曾被确定为全球最大的黑嘴鸥越冬地,彼时数量3000只,占全球越冬种群数量60%以上,如今几近绝迹。 我国滨海湿地汇聚了全国水鸟种类总数的80%以上。2008年,全国鸟类环志(指搜集鸟类迁徙路线,繁殖,分类数据的研究方法)工作初步调查的数据证实,从我国过境迁徙的候鸟种类和数量约占世界20%至25%左右。从亘古时代,候鸟从未改变这古老的旅行规则,跨越重洋,循环往复,一鼓作气。 以红腹滨鹬为例,每年四月,这种鸟儿从南半球起飞,在万里行程之前,它们会铆足了劲:先吃成“大胖子”,还会将一些暂不需要的生殖器官如子宫等萎缩,之后不停歇、不睡觉、不进食,沿着“东亚-澳大利西亚”生命线连续飞行6000公里,历时7天抵达渤海湾后,只剩下约不到一半的体重。 在WWF海洋项目的高级官员周宇(微博)晶的眼里,它们“几乎是用生命在飞”。正像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所说:天上飞的最小的鸟儿,也是你的五官无法感知的巨大世界。 濒危的水鸟更危险。2007年,国际鸟盟统计极危鸟类勺嘴鹬的数目可能少于200对,且以每年25%数量递减。江苏如东是勺嘴鹬最重要的停歇地,他们在如东调查时,数目最高时仅有103只,是目前已知的最大迁徙种群。 湿地告急 湿地破坏,将直接导致水鸟的灭亡。 如果滩涂继续消失,它们飞几千公里来到这里,可什么吃的都没有,再继续飞,继续找,还是没得吃,就死掉了。 2007年冬天,温州胜利塘,滩涂上满是工业用的大皮管,海岸边的别墅正在破土动工。2007年温州围垦统计年报显示,全市完成围垦面积21.63万亩。我国最大的一项单体围垦项目“温州瓯飞工程”已获国家海洋局批复,围垦面积将达49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温州”。 温州湾只是候鸟生命线上许多被破坏湿地的缩影。 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中国大片的滩涂逐年被转变成盐池、水产养殖池、农田、休闲娱乐区和工业区。 “我国湿地丧失的现状非常严重。”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江红星博士忧心忡忡地说。2003年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天然滨海湿地消失了50%以上。而从1990年至2008年,我国围填海总面积增至1338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增285平方公里。 红腹滨鹬因湿地围垦缩小了1/3,区内这种鸟猛增约4倍,这意味着,周围湿地都被破坏了。 这样大量聚集的风险非常大,种群集中度高,万一出现类似禽流感的疾病会危害到整个种群。 恶果已有先例。韩国新万锦是在EAAF这条候鸟生命线上极为重要的中停地,却因1991年开始动工的围海工程成为“巨大的环保丑闻”。在公众抗争历时15年后最终建成,长达33公里的海堤工程上,围垦滩涂面积多达400平方公里。原有的大滨鹬10万只,围垦后不到一万只。 如不及时遏制,中国东部滨海湿地将步其后尘。 亟待立法 各地观鸟者和环保组织已成为中国水鸟保护的重要力量。 WWF中国与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了三次长江中下游水鸟同步调查,提出了“建立一条像耕地红线一样的湿地红线”。 但种种努力一直没能缓解候鸟生命线的劫难。鸟类会有“栖息地忠诚度”,一旦栖息地被完全破坏,整个种群会消失殆尽。恶果悄然出现。2012年6月,据湿地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上《水鸟种群估计》报告显示,全球有38%的水鸟种群数量在下降。而亚洲则是各大洲中最糟的,50%的种群在下降。 保护水鸟,最重要的是保护那些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的栖息地。然而,当涉及开发和利益时,各方的矛盾开始凸显。 2007年,国家林业局正式成立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普查。 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可依,工作起来困难重重。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湿地保护法。前几年,上海市想推动成立湿地保护法规。但海洋、航运、市政、林业等部门都拿出自己的调研报告。各方各执一词,立法搁浅。 法律缺位并不是湿地破坏的全部原因,最大困难不是缺钱,而是地方官员缺少保护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