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屋顶绿化 防治PM2.5
近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立体绿化学组秘书长王仙民针对随着城市的扩张与发展,带来的车多、人多、楼多,PM2.5也多的问题指出:植物和水是吸附降解PM2.5最好的办法,要治理城市中心区PM2.5,必须在城市中心区用立体绿化的多种手段,增绿扩水,提高城市的生态自净力。在立体绿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推广屋顶绿化。 土地资源有限屋顶绿化成趋势 由于城市之中可以专门用于城市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其实非常有限,而城市绿化又比不可少。所以在高楼林立的当下屋顶绿化就成了一种经济适用的城市绿化新趋势。 广义来说,屋顶绿化是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 据相关专家介绍说,屋顶绿化最早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幼发拉底河岸,就是著名的"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但是那时的屋顶花园只是达官贵人们的娱乐消遣,还远没有上升到发挥生态效益的高度。从17世纪开始,随着城市逐渐发展壮大,人们对生态效益显著的城市绿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屋顶绿化也开始走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欧洲的屋顶绿化因文艺复兴和后来的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19世纪末,德国城市柏林就因为拥有许多美丽的屋顶花园而享誉海内外。 在中国,屋顶绿化起步较晚,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屋顶花园是1973年广州市在东方宾馆10层楼顶上建造的一座面积达9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这标志着我国屋顶绿化事业的开始。 屋顶绿化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据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相关专家介绍,屋顶绿化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并不是在屋顶种树这么简单,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需提前做好以下两个工作:承载计算和防水措施。 承载计算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图进行每平方米的荷载计算,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防水措施是需要标准建筑物屋顶的防水达到标准,需要进行防水测试,若有漏水现象,需要再做一次防水处理。 屋顶绿化的主要结构由上至下分别为植被层、基质层、过滤层、排水层、防水层等。防水层可防止水分渗入屋面结构;排水层主要用于吸收种植中渗出的多余水分,可用排水管、排水板、陶砾等不同材料;过滤层可使多余的水分通过,而防止基质进入排水层;基质有三种主要类型:大田土、改良土(大田土混合其他改良成分)、无土人工混合基质;植被层即抗性优良的各种植物材料。 用来绿化屋顶的植物应该是抗旱,抗寒,耐高温高湿,耐贫瘠,抗风,耐强光照,根系浅,易移植,低矮且地面覆盖力强,能够完成自我繁殖,当然,还要是病虫害少、低养护、观赏性状良好的多年生草本地被或小灌木。专家推荐以植被屋面的形式大规模发展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推广仍面临一些问题 作为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德国政府为屋顶绿化的实施制定了合理的规范和发展政策,在19世纪50年代,德国政府就提出屋顶绿化是建筑破坏自然的一种补偿方式,开始在全国提倡“建筑物大面积植被化”的概念。1975年,德国政府又制定了政府和业主共同出资建设屋顶绿化的政策,并鼓励优先选择简易的植被屋面,由此屋顶绿化项目数量和面积飞速增加。据统计,2000年,德国总的屋顶绿化面积就达1000万平方米;到2003年,已经快要接近1亿平方米;到2007年,德国的屋顶绿化率达到80%,也是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 在中国,虽然现在屋顶绿化技术发展较好,但屋顶绿化的普及还需要政策扶植。目前,国家没有出台十分明确有效的政策来推动屋顶绿化的发展,使得屋顶绿化在安全方面存在限制,比如屋顶承载和漏水的风险,同时长期稳定性面临考验,比如杂草入侵和单一植被退化的问题十分突出。 此外,城市中私人拥有的屋顶太少,大部分为公用小区,个人也不能做主,这也为屋顶绿化的普及增加了难度。 【适合屋顶绿化的植物】 1.景天科植物(多肉植物):八宝景天、联合勘察加景天、粗壮景天、光亮假景天、反曲景天、六棱景天、胭脂红景天、石景天等;2.葱类植物:圆葱、扁葱等;3.菊科植物:地被菊、太行菊、蓍草等;4.唇形科植物:铺地百里香、荆芥、神香草等;5.石竹科:地被石竹等。 【屋顶花园】 种植包括小型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地被植物的屋顶绿化形式,能够形成一定层次的植物群落,观赏价值和稳定性均较高,但其对建筑屋顶的荷载及基质的营养、厚度、水分等要求严格,前期建设和后期养护均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植被屋面】 植物选择以草本植物为主,多应用耐干旱、生命力旺盛、覆盖能力强、低养护的多年生地被植物,对基质的营养以及水分供应要求均不高,后期仅需少量人工维护,建造和维护成本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