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首个生态景观林带示范工程即将启动
2011年8月,广东省编制了《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近日,全省首个生态景观林带示范工程即将启动。与此同时,《江门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下简称《规划》)也已完成,将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改善部分路(河)段的疏残林相和单一林分构成,串联起破碎化的森林斑块和绿化带,形成比较完整的森林景观廊道网络,增强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的连通性和观赏性。 根据《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全省统一规划建设23条共10000公里、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其中沿海生态景观林带2条共3368公里、52万亩;江河生态景观林带4条共1918公里、329万亩;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17条共4714公里、424万亩。 江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的目标是:建设4条共413公里、218536亩的生态景观林带,其中,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2条,分别为广湛高速公路江门段和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江门段,全长232公里,建设任务128681亩;西部沿海生态景观林带1条,即西部沿海防护林江门段,全长172公里,建设任务72723亩;江河生态景观林带1条,即西江水源涵养林江门段,全长9公里,建设任务17132亩。按《规划》,江门这次的建设总投资3.14亿元,将于2011年开始试点,力争3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 生态景观林带的定义及规划范围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是在原有森林景观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优化,是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和生态化。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将建成结构合理、效益显著、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廊道和景观通道。而最重要的是,这种林业生态建设,有利于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 《规划》中表示,生态景观林带是在主要江河沿江两岸、沿海海岸及交通主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而生态景观林带由三类组成,即绿化景观带(线)、景观节点(点)和生态景观带(面)。“线”,即高速公路两侧20米—50米林带和沿海基干林带;“点”即省际出入口、城市出入口、城镇村居、收费站、立交互通等景观节点。“面”即高速公路和江河两侧(岸)1公里内可视范围林(山)地。 省内高速沿河两侧增绿添景,沿途呈现连片多彩景观长廊 整个生态景观林带按照“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目标来进行,其中“景观美”是指形成沿线乔、灌、花、草等多层次、多色彩的景观,富有动态美、韵律美和季相变化。江门市将以宫粉紫荆为主题树种,在此基础上,下辖各市(区)适当搭配当地特色树种、其它花色和常绿阔叶树种,以营造既有绿化主线,又丰富多彩的森林生态景观。全部完成后,以后市民出游便可以在境内江河、海岸线和交通干线看到景观林带。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范围主要是高速公路两侧(不含高速公路用地范围)20米—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高速公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类型有高速公路景观林带、沿海生态景观林带和江河生态景观林带。 高速公路的建设内容,包括将在广湛高速江门段,规划“百里红色花廊”以宫粉紫荆、紫荆、木棉、红花荷、粉花山扁豆、火焰木为主题树种,营造以粉红色、红色为主色调的森林景观;在重要景观节点则使用江门市市树——蒲葵,充分体现江门侨乡特色;而西部沿海高速江门段,将打造“百里黄槐长廊”,以黄色为主、紫色为辅,体现沿海地区人们独有的开阔进取精神和海纳百川情怀。 沿海生态景观林带则主要以珠江口中山市为起点,由东至西沿海岸线布局,途经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湛江市,全长约2143公里,其中江门段全长172公里,该带建设包括沿海基干林带、滩涂红树林和沿海第一重山三部分内容。而江河生态景观林带为西江水源涵养林带,该林带以“西江”省内干流为主线,由西北至东南途经云浮市、肇庆市、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和珠海市,全长约430公里,其中江门段全长9公里,该段将强调叶色变化和季相变化,呈现以绿色为基调、彩叶树种为小斑块的“西江两岸愈斑斓”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