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天涯古镇文物守护人的喜与忧
今年第18号热带风暴“海棠”刚离开,在中国最南端的历史文化名镇三亚市崖城镇水南村里,一座槟榔树、椰树环抱的市级文物古建筑“盛德堂”的重建工程已近尾声。 三亚市退休干部黎月光、何擎国与海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退休校长王集门冒着热带阵雨,正在策划怎样布置展室。斑驳模糊的墙壁上是一幅宋代名相赵鼎留下的对联:“世代衣冠一派儒流源有自,门庭诗礼千古道学永相存。” 从事了40多年文化工作的何擎国告诉记者,崖城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这里有2000多年的建镇历史,其历史文化名人享誉中外。唐宋两朝,被贬谪到此的著名宰相、名宦多达30多人。黄道婆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后来把黎族的纺织工艺传到了中原;鉴真大师在此第5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宋太祖年间宰相卢多逊被朝廷流配崖州时,有感于当地淳朴的民风,留下了“鱼盐家给无墟市,禾黍年登有酒樽。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的赞美诗句。 何擎国、黎月光、王集门三位老人为保护古镇文物走到了一起。2009年,海南一家旅游企业以每月5000元薪金聘请何擎国去当顾问,被他婉言谢绝。但为了保护建设好古镇,他们却不顾高龄、不辞辛劳去云南丽江、江苏周庄、浙江乌镇等多地考察,回来后启动了修缮古城门、骑楼街等8个文物保护重点项目工程。 当记者问黎月光,做文物保护志愿者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时,他回答说,2007年5月31日,得知崖城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古镇被国务院批准的消息后,他们3人相约来到宁远河边的一家小酒店,喝完了3瓶“山南米酒”,酩酊大醉直至深夜,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 何擎国告诉记者,三亚市政府为崖城的文物保护工作拨款和争取了1.54亿元资金,他们激动得几个夜晚睡不着觉。保平村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成功后,他们却为这些清末民初的古民居如何保护发了愁。去年11月,修建通往保平村道路时,一位拆迁户死活赖着不搬,三人急得团团转。已过花甲的黎月光,站在倾盆大雨中孩子般地嚎啕大哭。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如何借历史文化名镇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既不破坏古民居,又能确保老百姓住上有现代化设施的新房是眼下三位老人最忧心的事。 崖城瓜菜协会会长卢日高告诉记者,这些年镇里经济发展了,仅瓜菜产值就11亿元,很多人富了想建新房,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也需要新房,但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又不允许拆掉老民居盖高楼,改造老民居需要建周转房,几十万上百万一亩的土地就把人难住了。 他们希望记者传个话,请省市有关部门拿一个好主意,也算是帮崖城文物保护的一个大忙。 |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