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局:取消中轴线复建地安门计划
摘要: 地安门原貌。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资料图片 6月11日,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上,北京文物局官员表示,中轴线申遗正在对申遗范 ...
地安门原貌。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资料图片 6月11日,在全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上,北京文物局官员表示,中轴线申遗正在对申遗范围进行论证,即对其“宽度”进行界定,将更侧重整体保护。 作为中轴线的一个重要地点,地安门的复建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近日,来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消息称,已经决定不再复建地安门。 原址复建会影响交通 今年3月份,北京市文物局曾表示,将复建地安门,不过需要将位置向南移动,避开现在的地安门十字路口,以免对现有的路面交通造成影响。 上个月,有关部门对于即将出台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中关于地安门的内容,还曾表示尚未确定是否复建。近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组成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经过专家顾问组的讨论,已经决定不再复建地安门。 原因是,如果是原址复建,有可能采取路口环岛的方式,那么,对于现有交通将造成不小影响。如果是南移复建,则失去地安门作为北京中轴线坐标之一的历史、地理意义。 专家呼吁设纪念标志 史料记载,地安门始建于近600年前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1955年为改善交通,地安门被拆除。 不复建地安门并不代表中轴线申遗将忽略这一重要地标。专家呼吁,应该在原址设置纪念标志,“在地面上有个标志都可以,这样不影响交通”。 ■ 链接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是北京旧城的“生命线”。 此前,复建的永定门在1957年因为“妨碍交通”、“已成危楼”遭彻底拆除。从此,北京中轴线失去起点。虽然在六年之前复建完成,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城楼周边城市改造,道路大大加宽,永定门已失去原本的整体历史景观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