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园林植物品种应用问题突出
摘要: “北京地区的乡土优良花灌木如大花溲疏、小花溲疏、山梅花、太平花等在北京城市环境中有良好的适应性,但目前除了植物园和极少部分公园、高等院校校园之外,其他的地方都很少见。” “北京的国槐、白蜡、 ...
“北京地区的乡土优良花灌木如大花溲疏、小花溲疏、山梅花、太平花等在北京城市环境中有良好的适应性,但目前除了植物园和极少部分公园、高等院校校园之外,其他的地方都很少见。” “北京的国槐、白蜡、毛白杨太多了,景观太单调了。” …… 自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绿地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绿化水平逐渐上升,然而很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北京城市园林植物应用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不久前的一次绿化普查显示,北京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品种达615种(品种),超出国内大多数城市。然而,相关部门在对北京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包括植物物种组成、植物来源、应用频度、数量以及不同园林绿地植物应用现状时发现,乡土植物应用率低;乔、灌、草比例失调;植物配置手法单一;苗木储备不够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 据2010年北京园林植物应用频度抽样调查统计结果,乔木种类应用频度位于前10位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体,如油松、国槐、毛白杨、圆柏、臭椿等,应用频度在50%以上的仅有1种,而应用频度在5%以上的多达40种。灌木类应用频度位于前10位的以引进种为主体,如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应用频度在50%以上仅2种,应用频度在5%以下的植物为51种;草本地被植物应用频度位于前10位的以适应性较强的野生本地种为主。 由此不难看出:北京园林绿化所应用的乔、灌木植物种类过于集中,仅有几种常用的园林植物被广泛应用,而更多的树种出现频率过低,很多品种仅应用或保留在植物园及科研单位,推广力度不够;一些耗水较多、管理成本较高的冷季型草种还在大量应用。一些早已驯化成功的植物却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