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时空 首页 建筑业界 建筑景观 查看内容

建提供保护和游憩的国家公园

2011-3-30 00:00| 发布者: ccbuild| 查看: 377| 评论: 0

摘要: 在德钦县等地山区推广节柴灶、太阳能、沼气池等能源设备,减少薪柴消耗,保护森林。  滇西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这里形成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但生活在山区的许 ...

在德钦县等地山区推广节柴灶、太阳能、沼气池等能源设备,减少薪柴消耗,保护森林。

 滇西北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突出的地区之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这里形成三江并流的自然景观。但生活在山区的许多村民,几年前,依靠砍柴来做饭、取暖仍很普遍。天长日久,这种生活方式给当地的山林资源及稀有物种造成破坏。

  大自然保护协会从1997年开始,就在滇西北开展了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通过替代能源减少村民对山林薪柴的消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 项目现场

  减少村民对森林资源的过分依赖

  大自然保护协会云南项目负责人王月表示,最初在德钦县等地的山区推广节柴灶、太阳能、沼气池这些新型的能源设备,当地村民并不认可,尽管这些都给他们免费安装,但进山砍柴一直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传统。“他们首先不会考虑这些设备能带来什么便利,而是觉得有人要限制他们砍柴的权利,这是不能接受的。”

  慢慢和当地村民接触多了,就发现老百姓对山里资源的依赖不只是一种习惯,还有谋生方面的诉求。王月举例说,“就连老百姓在地里种豆子这件事,他也需要砍根竹子来作杆。可见当地人‘靠山吃山’的生存条件使他们离不开自然资源。我们就想其他办法,如果老百姓能有其他的生计,必然就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

  面对生态保护与村民生存之间的矛盾,在解决替代能源之外,给村民带来替代性生存条件,成为大自然保护协会在滇西北生态保护项目中着手解决的问题。以前当地村民进山挖野生药材,再拿到市场去卖来谋生。后来就专门划块地培训他们种药,收入甚至还要比挖野生药材高。一旦人们把精力集中在种植方面,也就没有太多时间去上山采药,一些珍惜的物种得以保存。

  经过能源替代项目,在滇西北的各个项目试点村,基本做到了家家都有替代能源设施。虽然要让山里村民完全不去砍柴是不可能的,但以前一个农户每天要烧掉30公斤柴,现在减少为10公斤,对薪柴的消耗已经明显减少。

  ■ 守护人

  从原住民传统文化中寻求保护方法

  ●王月,大自然保护协会云南项目负责人

  问:目前你们在云南的生态保护项目,对哪方面的关注更多?

  答:在云南,我们的生态保护重点放在帮助政府推动建立“国家公园”体系上。国家公园这是我们国家目前在体制之内没有的一种保护地类型。我们国家只有自然保护区,国际上对保护地类型的分类一共有6种,咱们国家统统划为一类,实际上还有另外5类可以去发展的机会,“国家公园”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它与一般的保护区的区别在于,保护区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法律的定义来说,是一种严格保护的区域。国家公园则以保护和提供游憩机会为双重目标导向,就像一个社区一样,既要保护生态,也要想办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当然这决定了在生态保护上更加繁杂和不易。

  问:在滇西北有很多少数民族,在引导他们保护生态方面是否有特别之处?

  答:滇西北藏族比较多,整个迪庆都是藏族自治州。丽江是纳西族的自治县。他们都和现代社会接触不多,如果以城市的方式去做环境教育是不靠谱的事,我们通常会从他们的传统文化里去寻找对保护有益的方面,鼓励他们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这是最好的方法。比如藏族有“神山”的传统观念,每个村都有一座神山,在它的范围内是封山育林的,不能砍木头盖房子。纳西族在传统上也认为自然山水都是他们的兄弟姐妹,对其有一种亲切感。

  问:那他们是否也有一些不利于保护生态的观念?

  答:有的少数民族在传统上有打猎的习俗。但现在野生动物非常少的情况下,打猎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形是没法通过说服教育来制止的,得从深层探究他为什么去打猎。是穷吗,还是缺少食物?如果帮他解决了实际问题,对环境的不利也就消除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