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主题公园再度搅热市场?
1月底到4月初,“鸟巢”北侧广场的“世界巧克力梦公园”曾经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人关注,而本周,在巧克力梦公园的原址上将建起一座以绿色体验为主题的大型乐园——绿色探索乐园。在这座乐园里有用废弃汽车制作而成的10米高的变形金刚,试穿再生时尚服装,亲手进行皮雕、铝线饰品和果冻蜡烛DIY等活动,低碳、环保这些今年的大热门成了这个乐园的主题。 据主办方北京翔砻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瑶婷介绍,之所以选择进驻“鸟巢”北侧广场,主要考虑到“鸟巢”周边的环境,这里交通便利,人文气息及绿化环境都是世界级水平,也是世界休闲旅游的胜地,“乐园进驻‘鸟巢’北广场,看重的就是‘鸟巢’对于国人的重要意义,它的象征意义与我们办主题乐园的初衷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我们并未考虑其他地方,场地费用当然也不是我们优先的考虑重点。” 这个暑期的绿色探索乐园内,都是再生创意的杰作。园区内规划有再生音乐坊、趣味风车迷阵区、梦幻玻璃迷宫、漂流木原生区等。该乐园总策划郑瑶婷介绍,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发现废旧物品的妙用,还能够亲手造纸。 跳出“限制圈”或成主题游乐新范本 去年9月,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其中把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归为“限制类”投资项目。 究其原因,除了国内主题乐园普遍亏损的现状,更多原因是由于国内主题公园产业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合适而成熟的路径,很多公园项目更出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偏离现象。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政策研究规划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限制类主要针对符合行业准入条件,但国家规定需有计划按比例逐步发展的产业以及有投资比例要求的产业。主题公园的建设需要大面积土地,在规划、资金配套等方面国家有关部门都有相应的审批环节,本身国家就是有计划地发展,所以大型主题公园被列入限制类。 而面对如此情形,新建大型主题公园不仅被扣上了“圈地运动”的帽子,还越来越被消费者认清了名不副实的面目,一时间主题公园热陷入窘境。 今年初现身“鸟巢”的“世界巧克力梦公园”成为了主题游乐的一种新模式。郑瑶婷告诉记者,虽然这样的短期主题公园表面看起来是有时间段的,但实际上在策划初期,就将其做了长远的规划。“巧克力梦公园4月闭馆后,并没有结束,这些‘巧克力展品’已规划至其他地方巡回展出,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通过‘巧克力梦公园’来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而第二届‘巧克力梦公园’将在年底继续在北京与大家见面,只是到时候将会以另一种形式与大家互动。” 前期宣传是成功关键 短期运营的主题乐园在经过几十天不等时间的经营就被清空,腾下来的场地继续进驻其他设施,这样的一种模式从开始的人们认为浪费,到今天开始逐渐接受,经历了一个不算短的过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有受访者都表示知道北京的欢乐谷、石景山游乐园等大型游乐场所,而对于“世界巧克力梦公园”却只有半数左右表示知道,并能指出位于“鸟巢”附近,而对于半个月之后即将亮相的“绿色探索乐园”则没有受访者知情。 业内人士指出,短期的主题公园相对长期固定的主题游乐场所来说宣传预热时间短,造势时间段也相对集中,而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大的宣传效力,就要付出比常规项目更加充分的宣传准备,“同时,主题的选择也应当紧扣热点,充分利用短期主题公园灵活机动的特点,抢占市场先机”。 |